《无上统帅榜·开榜宣言》
“兵锋所指,山河易势;帅旗所立,万军俯首!”
今日,天道昭昭,战魂共鸣,特立此榜,以载寰宇至强统帅!
此榜不录凡将,不载俗帅,唯取谋可通神,武能镇世,令出即天威之辈!
运筹帷幄者,可掌乾坤;铁血征伐者,可碎星辰!
凡登榜者,必是统千军如臂使指,破万敌如浪摧沙!
一步算尽苍生劫,一念定夺天下局!
此榜既开,当以血与谋为墨,以战与势为名!
天机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无上统帅榜,一句不录凡将,不载俗帅,不知要得罪多少人,你不记录也就罢了,谁也不服谁,但这次这般做,得罪的可是一批有实权之人。
但,天机阁也有取巧之处,他们并没有列出实际排名。
只是根据最多统领人马,分为了天地人三榜,领军超过三十万以上,且造成过三十万以上斩获,才可入此榜。
天榜此次,只收录了一人,在这乱世未彻底开启之前,能有这般能力和权限的,有且仅有一人,那就是三朝老臣镇国公,林易!
林易是军界活着的传奇,他如今七十有六,身姿远不如当初健壮,步伐也不似当年沉稳,但他老辣的经验,如鹰隼般锐利的眸子,却没有半分暗淡。
林易年少成名,二十三岁时领七千兵马,大破北境异族十万人马,斩首数万,威震天下!
此役过后,林易更加夸张,以少胜多的案例层出不穷,成为了忤逆皇室之人的梦魇。
到了四十岁,林易就成为了军界第一人,与整个北境异族展开了一场大战,林易率兵四十余万,北境异族更是有着六十万之众,一战就打了整整四年,林易技高一筹,一把大火焚了当初最鼎盛的北境异族,所染血腥不下十万。
那战过后,林易封无可封,最后受爵镇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林易也逐渐退出权利重心,休养生息。
而如今,北境再起叛乱,天主教与异族勾结,林易再度挂帅出征,这也将成为林易的绝唱。
要知道,北境的异族一直是整个天下最强盛的,甚至可以威胁到大曌,林易一辈子都在镇压北境,一个这样的存在,能死在北境,又怎能不算死得其所。
地榜要求就低了一些,只要率领超过十万,获得五万斩获,就可入榜,即便如此,也只有六人入围。
而人榜,率领超过五万人马,获得一万以上斩获,即可入围,天下有超过二十人进入。
这两个榜单公布之后,给天下带来了深远影响。
也让刘祁龙兴之路更加顺利。
……
《夜氏皇朝罪己诏》
永夜十七年冬月甲子
“朕,夜孤鸿,承天命御极,统御八荒。近因不察大道玄机,妄动削道之念,致使玄门震动。今静思己过,特颁此诏以明心迹。
一、朕之过也
妄议削道之事,实乃朕之短视。国师易雨为护皇权,不惜动用禁忌之术,然道门底蕴深厚,真人一念之间便化解危局。此战让朕深知,在修真问道之途,皇权尚有不及之处。
二、朕之失也
英雄楼一役,朕亲见道门真人之能。弹指间山河变色,挥手处万法归元。此等修为,确非世俗权势可比。道门传承千年,实乃百家之尊,朕当以礼相待。
三、朕之悟也
今方明白,皇权治世,道门问道,各有所长。朕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与道门和谐共处。特此诏示:
1.尊道门为百家之首,凡涉及修真之事,必先咨于玄门
2.追封易雨为“忠烈真人“,其弟子可入太玄山修行
3.修缮天下道观,以示尊崇
4.设立“问道阁“,延请道门高真讲经说法
然朕仍为天下共主,万民之君。道门虽在修真一途独步天下,但治国安邦仍需倚仗皇权。望玄门诸真体察朕意,共护苍生。
钦此
夜孤鸿御笔
永夜十七年冬月甲子。”
“阿玄,怎么看这一封罪己诏?”
刘祁手上捏着这封罪己诏,皮笑肉不笑的问着刘玄。
刘玄端起酒壶,不紧不慢的说道:“此诏明为认错,实则暗藏深意。”
虽然承认道门在修真界的至高地位,但强调治国仍需皇权,也就是说,皇室依旧凌驾于道门之上。
易雨乃道门叛逆,动用千年禁忌,本该遗臭万年,皇室却追封易雨既全其名节,又将其弟子送入道门,让道门也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
至于这问道阁,名义上听着舒服,但实为皇室监控道门之机构。
可谓是既给足道门面子,又未损皇权根本。”
刘祁不置可否,刘玄所说与他所想大差不差。
夜孤鸿做了大让步,但也只是让步,核心的皇权,夜孤鸿并没有丝毫割舍。
陈暴龙没死的消息如今也传了出来,这更让夜孤鸿有恃无恐,陈暴龙没死,就代表着道门没有与皇室彻底翻脸的打算。
夜孤鸿就想方设法,在这罪己诏上下功夫,想文章。
最终,这个结果双方都可接受,双方也就因此而偃旗息鼓。
京都大火一事,可以放在明面上来讲,但夜孤鸿却没这么做,夜孤鸿故意没点天主教,未尝没有让道门背黑锅的想法。
至于刘远一事,夜孤鸿暗下圣旨,言已调查清楚,是天主教所为,他为国家损此良臣也悲痛万分,追封刘远为侯爵,同时遗体由刘祁一路护送。
在道门强势入局的情况下,夜孤鸿如今已然是焦头烂额,哪还有闲心关注刘家。
北境战事将起,夜孤鸿容不得任何损失,一步错步步错,夜孤鸿如今可没那么多的容错,他如今就是在钢丝上跳舞,一招不慎,尸骨无存,他可不愿增添任何变数。
刘祁洞悉夜孤鸿所思所行后,冷笑一声:“请神容易送神难,我既已来了京都,若不带些东西回去,岂不让我刘家蒙羞。”
优势局,可没有点到为止这个说法,能压榨多少,就要压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