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议论纷纷
- 攻伐诸天,从四大名著开始
- 梅菜不蒸
- 2021字
- 2025-06-05 08:00:45
“臣绝无此意!”王子腾翻身跪倒,“陛下乃天命所归,万民期盼,臣岂敢有此悖逆之心!”
其他人看王子腾跪地解释,纷纷潜身缩首,大气都不敢喘。
“起来吧。”李墨轻抬手指示意王子腾起身,“朕方才说过,不因言罪人,王卿不必如此紧张,我们就事论事而已。”
王子腾悄悄抬头看了眼李墨,发现李墨好像是真的没有计较,这才松了口气。
“陛下雅量,臣佩服。”
李墨随意地摆了摆手,说回之前那个话题:“朕此前那个问题,王卿可有答案?朕起兵之初的局势,与现在的局势相比,哪个更差?朕当时就能横扫天下,今日为何就不能?”
既然李墨并未怪罪,那王子腾就安心多了。
他拱手上前,真心进谏道:“陛下容禀,我朝之所以能在十数年间克定天下,一赖陛下神威,二则是将士用命,再加前顺纲纪失序、朝野昏聩,这才使得改朝换代如此轻易。可如今......”
说着说着,王子腾自己却缓缓停下来了。
众人奇怪的看去,发现李墨正面带微笑的看着王子腾。
“王卿反应过来了?”李墨开口询问。
王子腾内心不住的翻腾,听闻李墨的话,惊讶的抬头:“陛下早就想到了?”
“不然朕何必让你们再议?”
听着两个人在打哑谜,在场众人无不迷茫,不知道两人想到什么。
实际上,王子腾是联想到了自己,如果不是他投靠了李墨,统一的步伐还真要被拖累几年不可。
没有一个可靠的人为首,李墨可不会轻易接受那么多忠诚度很低的降臣。
即便可以先收下来,日后再行处理,但没有一个稳重的核心,那些降臣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李墨的政策又是在掘他们的命根子,任谁也不可能轻易的相信他们。
现在天下已定,仍旧有人不死心的在暗地里搞些阴谋,而前顺已灭,李墨也可以开始清算了。
得益于能看到忠诚度,这些人的名单早就有了,无非就是动手的时机而已。
当然,这些王子腾是不清楚的。
他只知道一点,在他们那个世界,李墨能招降他,在三国世界,李墨为何不能招降别人?
“各位别忘了,眼下这里是个乱世,四百年大汉分崩在即,神器无主之时。”
李墨从上首站了起来慷慨陈词:“贤君、名将,在这个时代层出不穷,可朕与诸位为何不能是其中一员?以朕之明,诸位之贤,难道不能一统三国,再造乾坤吗?”
是,两个世界的人是有武力上的差距,但文化上可没有。
大家同种同源,文化认同也是一样的,武力上的工作做不了,难道不能做文治上的工作?
至于军队,三国本地之人又不会因为他们是异界人而不来投靠,跟随董卓、袁绍打仗,和跟随李墨打仗,本质上来说没有半点分别。
只要李墨他们想办法融入这个世界之中,然后凭借着他们身后有一个成体系的国家为后盾,难道还不能一统天下?
被李墨点明前路后,众人顿时一扫低落,瞬间想通了一切。
钱谦益率先发言:“陛下之明,千古无二!若非陛下点破,我等仍旧束手无策,臣佩服!”
说着,他又转头看向其他人:“诸位,我等自后世来此,自当知晓历代名将、贤才的所在,以陛下之明,定能令他们归附大乾。如此一来,天下大势岂不是皆在陛下掌中?我等为陛下贺!”
在他的带动下,众人一齐离席。
“臣等为陛下贺!”
“过了,过了!”
李墨笑呵呵的挥手,让众人归位,只是从他眯起来的眼睛上能看出来,李墨很是受用。
“怪不得会说好话的佞臣都是皇帝的心腹,我明知道钱谦益是什么样的人,可被他拍了马屁,却还是那么开心。”
李墨心中暗暗自省,免得自己太过膨胀了。
他心里清楚,别看现在钱谦益忠诚度还可以,足足有七十多,将近八十了。
但只要李墨一失势,钱谦益的忠诚度能很快掉到下面去。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钱谦益这样的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待众人回归本位,李墨继续开口说道:“众卿不过是一时思维固化,没反应过来而已,不必介怀。此等前所未有之经历,本就超出常人理解,无所适从也属正常。”
“我等皆是凡人,自然不如陛下天命加身,才思敏捷。”钱谦益继续拍马。
李墨挥挥手:“可以了,咱们还是先说正事吧。”
同时,李墨心中暗暗嘀咕:“再让他这么拍下去,真就成了歌功颂德会了。”
李墨指明了方向,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三国这段历史,人所尽知,在李墨的注视下,众人各抒己见,很快就闹得不可开交。
不过,这倒是李墨乐见其成的。
理不辩不明,大家吵出来的方案,总比随意决定的要来的靠谱。
只见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吴三桂正在营帐中直言:“十八路诸侯人多势众,其内又有袁绍、曹操、刘备这样的枭雄,我等要立足此世,自当先投盟军。更何况,若有我军相助,说不定盟军能击杀吕布,进逼洛阳。到那时,立有大功的我军,自然不愁一块根基之地。”
“将军此言差异!”有人出言反驳,“陛下乃真命天子,岂能屈居人下?将军之策,大大的不妥!”
“你!”吴三桂噎得说不出话来。
大家在这里商量计策,对方却拿政治正确来堵嘴,这是吴三桂没想到的。
可他还不能反驳,实在是憋屈的难受。
“所以!我军应趁诸侯大战之时,过江南下!此时南方无主,正是我军立业之基,且我朝本就起自南方,今渡江南归,才是上上之策!”
“非也!非也!三国之时的江南,与我大乾岂能相提并论?何况此地距江南千里之遥,如何能轻易过去?”
一时间,营帐之内众说纷纭,大家各执一词吵的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