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为董相国檄曹孟德文

自从入京之后,除了丁原、袁绍等寥寥数人外,已经很久没人敢打断董卓说话了。

至于前面几位打断他说话的人是什么下场,看看就知道了。

丁原此时早已不知埋骨何处,袁绍虽仗剑直言,但仍不掩其仓皇逃离洛阳的狼狈。

时日一久,董卓都忘了这是什么感觉了。

原本他是想呵斥一番李墨的,但这句话被打断后,他是真的起了杀心。

不过很快,当他听清楚李墨说话的内容时,董卓愣住了。

要说现在这世上董卓最恨的人,曹操一定是榜上有名。

董卓对曹操可谓是推心置腹了,能当着曹操的面睡过去,足以证明董卓对曹操并无什么戒心。

可曹操回报他的是什么呢?刺杀!

这赤裸裸的背叛行径,让董卓恨的牙根痒痒。

刺杀也便罢了,可曹操逃回老家后,又矫诏各地,纠集了十八路诸侯来讨伐他,这种行为让董卓对曹操的愤恨更上一层楼。

听李墨说他的礼物是为自己讨伐曹操的檄文,董卓不由得来了兴趣。

“是何等样的檄文?”董卓坐了回去,沉声问道。

此时,董卓内心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是李墨这檄文写的不合他的心意,哪怕当着华雄的面,自己也不能轻饶了他!

李墨此时却信心满满,中华上下五千年,各种诗词文章数不胜数,而能以檄文位列其中的这篇文章,自然亦非凡品。

陈琳此人确实才华出众,所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更是文采斐然,气势磅礴又不失条理,如利箭长枪直刺肺腑。

既然穿越来此,那李墨就不得不当一回文抄公了。

于是,他找麾下文人略作修改,便成了自己所写的文章,正好献给董卓。

李墨双手捧着帛书沉声说道:“相国可着人念来,在下有自信,只此一文便可大坏敌军士气,壮我军威!”

董卓朝李儒示意了下,李儒拱手上前,从李墨手中接过。

二人交接之时,李儒低声埋怨了句:“你这人太过莽撞了!”

因为行为太过残暴,而且也不讲政治规则,董卓在天下人眼中极不得人心。

现在好容易有个人主动前来投靠,李儒正想着等董卓心情好时劝说两句,给李墨安排个好去处。

就当是千金买马骨了。

李墨的这个举动,却让他的一切谋划全都落空。

现在只能看这篇文章如何了,若是勉强能让董卓满意,李儒或许还能谋划一二。

若是不行,那李儒只能为李墨默哀了。

平白横生波折,所以李儒不免有些牢骚。

李墨看了他一眼,随意的笑了下,以示友好。

对于这篇文章,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走回到董卓身边,李儒展开帛书开始诵读。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李儒略微变色,只是段首一句便足见功底,李儒自是识货的人,不由得抬头看了眼李墨。

只是......

李儒无奈苦笑:“怕是相国不知这二句的妙处啊。”

董卓有文化,但不多,因此李儒很难确定,董卓到底会不会被打动,但眼下也只能念下去了。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此人有大才!”李儒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句话里,将董卓行废立之事与周勃、刘章平定诸吕之乱相关联,这分明是在洗白董卓,为他的执政合理性找到背书。

若是这篇文章后面的内容仍旧能和前面这些是一个水平,传之天下,多少也能挽回些董卓的名声。

李儒打定了主意:“不论如何,不能让相国杀了他。”

迫不及待再往下看,这会儿李儒心里大半想的已经是要看看这篇文章究竟是如何写的。

“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

此时曹操的官职乃是被袁绍所推的奋武将军,在董卓这里肯定是不能认的,因此李墨改了下,直呼其名。

但后面骂曹操家世的话却几乎没怎么改变,顺手还把吕伯奢的事迹补充了进去,以填充一下被删减掉的其他片段。

等李儒念完这一段后,他自己都一种意气风发之感。

骂人骂的如此酣畅淋漓,他这还是头一遭。

而上首的董卓态度就很直接了,他大喜过望:“骂得好啊!骂得好!那曹孟德本就是阉人之后,老夫之前怎的就没看出来呢?好一个赘阉遗丑!好一个本无懿德!”

这些骂曹操的话董卓自是说不出来的,别人替他说了出来,董卓别提有多高兴了。

他催促李儒道:“念,接着给我往下念!我倒要看看,那曹操还有什么丑事!”

李儒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念。

“......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遇隳突,无骸不露。”

董卓更是喜不自胜:“老夫就知道,他一赘阉遗丑,从何来的钱财招募军士起兵反我?原来是挖坟掘墓得来的,老夫要昭告天下,让他遗臭万年!”

李儒却有些疑问,他看向李墨:“先生这所言‘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可是真的?曹操本家可谓巨富,何至于毁人阴宅?”

曹操亲爹曹嵩当年能拿出一亿钱给自己捐了个太尉,足可见他家其实不缺钱财。

而毁坟掘墓,盗窃死人的陪葬品,只要是个人就知道,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对名声大大的有损。

所以,李儒对这条记载不免心生疑问。

李墨却轻笑一声反问道:“此事真假重要吗?”

二人对视片刻,李儒醒悟了,无奈的摇头苦笑:“先生所言极是,不重要,确实不重要。”

曹操都纠集了十八路诸侯来打董卓了,那两边就是不死不休的敌人,对于敌人,有必要纠结他究竟犯过事没有吗?

就算他没干,也要说他干了,更何况曹操未必没干呢?

董卓略有不愉的打断了李儒:“文优何必为那厮开脱?宦官之后,什么事干不出来?有何疑问?”

李儒拱拱手,示意自己错了,然后继续念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