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世家的反击

晒得黝黑的农妇们抹着喜极而泣的泪水,将稻穗紧紧搂在怀里,嘴里不住念叨:“若是我们也能种上这种稻子,以后孩子们都能顿顿吃饱,还能换上件新衣服……”

在场的众人都像是疯魔了一般,用这种疯狂的方式来表达着自己的喜悦。

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没有任何一人能够抵挡住这种亩产翻三倍的诱惑!

换句话说,能够种出这种产量来,那是光宗耀祖,那是祖坟都要冒青烟了!

不过,收获的进度不能停,在向郎的大声劝说下,这些老农们终于是停止欢呼,开始更加卖力的干起活来,但是依旧激动,根本看不出来任何一丝的疲倦。

不远处搭的一个台子之上,刘禅正在观察着这里的一举一动,尽管向郎已经在一旁劝说过数次请求刘禅回到宫中,外面的温度太热了,但是刘禅根本不答应,这见证历史的场景他势必不想错过。

刘禅死死的攥住一根木制栏杆,指节发白,脑海中思绪万千,几个月前,他顶着满朝官员以及几乎所有的百姓质疑开辟试验田,连最开始的时候,主管此事的向郎都曾私下上书谏言“此举恐误农时”,唯有相父当时是最支持他的,他不能让相父失望!

而此时那些朝臣们都面露震惊之色,根本难以掩饰。那些当初不理解不支持的老农们已经疯魔,嘶哑着嗓子高呼:“仙种!这是仙稻!”

刘禅忽然咧嘴笑了,现在的成果不枉费他几乎日日往返于这试验田间,当初那些大片的质疑声,质疑他这个皇帝不干正事,每日学农夫一般的那些声音他都知道,只是没有理睬罢了。

忽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发生,刘禅顺声望去,瞬间眼前一亮。

诸葛亮一身月白色葛布长衫,衣袂宽大飘逸,手持羽扇分开众人登上刘禅所在的高台。

诸葛亮照常对刘禅躬身行礼,“这天如此炎热,陛下还在这里坚持,要注意身体啊。”

刘禅见诸葛亮来了,早就两步跑到诸葛亮的身边,

“相父,你还说我呢,你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好了。”

“我还年轻,这点小苦都吃不了以后怎么中兴大汉?”

诸葛亮又和刘禅相互交谈了几句之后,两人一同看向那丰收的场景,虽然只有区区十亩的地方,但是这泼天的激情却像是整个大汉上下全都丰收了一般。

就连诸葛亮那向来沉稳的面容上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颤抖的手指抚过他命人取来的一株稻穗:

“亮自诩善算,却也未曾料到这名为‘杂交水稻’的稻种能有如此产量!”

话音未落,那专门为这次收割而临时搭建的打谷场方向突然传来惊呼。

刘禅和诸葛亮一时好奇,向那边望去,原来,几个年轻后生为比试气力,竟扛起石磙碾向稻穗。

金黄的谷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很快在地上堆起小山,看的人眼馋无比。

在这副场景的催化下,就连那向来严肃的督粮官都不再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嘴角列着的笑都合不上。

他一边称量,一边计算,最后得出结果的时候,嘴巴张成了大大圆形。

“这……这产量足足翻了四五倍!”

不知道哪里来的孩童们在谷堆间追逐嬉戏,抓起谷粒互相扬撒,惊起阵阵欢闹。

暮色渐浓时,满载稻谷的牛车缓缓驶出田垄,每一粮食倒入粮仓之时,都被严格的记录下来。

刘禅望着车辕上老农们眉飞色舞的模样,又看了眼手中沉甸甸的稻穗——稻芒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仿佛预示着大汉即将迎来的丰饶岁月。

“陛下,丞相,这是这十亩地的‘仙种’水稻最后得到的总产量!”

刘禅接过来之后,看了一眼,立刻呆住了。

“两百石!整整翻了八...八倍!”

虽然他早就有心理预期,但是看到这个惊人数字的时候,他还是抑制不住的心脏怦怦直跳。

他将这单子递给诸葛亮后说道,

“相父,快看。”

诸葛亮看后虽然默不作声,但是依旧是被这产量给狠狠的惊呆住了。

刘禅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低声对身旁的诸葛亮道:

“相父,待来年春耕,定要让这‘仙种’洒满大汉每寸土地!”

但刘禅心中还是想着,

“但是这粮食所需要的种子我好像听刘老师提过一嘴,好像.....不能继续种了.....”

“还是要找时机回去一趟,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拿回如此量大的种子来。”

而诸葛亮并不知道刘禅还有这些烦恼,只是轻轻点头,羽扇遥指天际:

“陛下可知?今日这场丰收,胜过十万雄兵,北伐有此助力,大业可成!”

晚风掠过两人衣袂,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歌谣声,伴着微风,在暮色中织就一曲新的盛世华章。

而在远处桑树下,两个十分不起眼的庄稼汉子缩在阴影里,手中竹片飞快刻下稻穗的模样,连施肥的步骤、众人的反应都一一记录。

但若是仔细看去,就能够发现这两人只是打扮的一副庄稼汉子的模样,他们手上没有一点常年累月干农活而残留下来的老茧。

最后等到人群散尽,他们拍去衣摆尘土,翻身上马,朝着成都城中一世家聚居的坊间疾行而去。

不出一炷香的时间,这丰收现场的密信,已摆在了杜家的案头。

大汉谏议大夫、左中郎将、大鸿胪——杜琼慢慢的展开这封密信,眉头微皱,反复端详着上面的内容,随后唤来心腹:

“去请李家家主,记住,要走小路,不要被人看到了。”

“顺带着再派人去查查,这其中究竟是何门道,对咱们的田产会有多大影响,会不会打破我们对益州市面上民间粮食的垄断。”

杜府密室里,烛火将熄未熄,映得杜琼的脸忽明忽暗。

李家家主在杜家下人的引导下,推开密室的门,震得一片尘土扑哧扑哧的落下,

“我说,谏议大夫,你家这个密室怎么这么多尘土,平常不多清扫着点?”

杜琼冷哼一声,

“你家密室天天打扫人家不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密室了?那不就成明堂了?”

李家家主一脸尴尬的坐下,杜琼给他倒了一杯茶,做出一个请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