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乔迁喜百家同乐

新居落成的消息像一阵裹挟着花香和暖意的春风吹遍了杏花坳的每一个角落,吹进了每一户人家的心坎里。

苏知意没有选择低调,恰恰相反,她决定大操大办,办得轰轰烈烈!

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好日子来了!

她让秦妈和栓子提前三天就将一份份用红纸写的请柬恭恭敬敬地送到了全村每一户人家的手中——三日之后,东家乔迁新居,于新宅之内大摆流水席,宴请全村父老,共贺之!

这个消息像一滴滚油落入了沸水之中让整个杏花坳彻底沸腾了,所有人都沉浸在了一种比过大年还要喜庆、还要热闹的氛围之中。

乔迁当日,天边才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整个杏花坳却早已苏醒。

苏知意新宅那阔气的大厨房里,此刻便已经亮起了十几盏牛油大灯,亮如白昼。秦妈围着一条崭新的围裙,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地指挥着十几个手脚最是麻利的妇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王家嫂子,那五头从合作社里挑出来的、膘肥体壮的大肥猪都拾掇干净了吗?今天咱们的头道硬菜可是东家亲口定的肉山!可不能出半点差池!”

“放心吧秦大姐!早就收拾得利利索索了!”被叫做王家嫂子的妇人脸上泛着红光,一边用巨大的铁钩挂起一块处理好的五花肉一边骄傲地喊道,“保证烧出来,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香得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

“好!那边李家妹子,一百只鸡都下锅炖上了吗?”

“炖上了炖上了!东家说了今天咱们就做一道小鸡炖蘑菇,那蘑菇可是东家亲自带着我们几个从后山那口神泉边上采回来的仙菇,光是闻闻味儿都香得嘞!”

巨大的灶台上几口足以容纳一个小孩洗澡的大铁锅一字排开,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浓白的鸡汤,霸道的香气混杂着猪肉的油脂香、各种香料的复合香,形成了一股几乎凝为实质的香气从厨房的窗户和烟囱里钻了出去,飘荡在整个杏花坳的上空。

村东头的张老汉刚推开门就被这股香味勾得狠狠吸了吸鼻子,馋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乖乖,知意丫头这是把天上的神仙都请来做菜了吗?也太香了!”

村西尾的李家小娃更是被馋得哇哇大哭,闹着现在就要去吃肉。

而在大宅的院子里更是早已变了模样。崭新的八仙桌,从一进院的大广场穿过雕梁画栋的月亮门一路摆到了三进的后花园,足足摆下了五十多桌!每一张桌子上都铺着崭新的桌布,摆着雪白的瓷碗和竹筷,阵仗之大,村里活了九十岁的老人都说闻所未闻!

日上三竿,吉时已到。

村长苏大山换上了一身他过年都舍不得穿的崭新长衫,在全村人的簇拥下满面红光地站到了新宅的正门口。他作为村里最德高望重的长辈将亲自为苏知意的新宅挂上牌匾。

那牌匾由一整块上好的金丝楠木打造,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金光。上面是苏知意亲手书写的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知意居。

“好字!好字啊!这字写得跟龙在天上飞一样!”

“知意居,好名字!东家有大智慧啊!”

在村民们雷鸣般的喝彩声中,苏大山清了清嗓子,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宣布:“吉时已到!挂匾!开席——!”

“噢……!”

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甚至连早饭都没舍得吃的村民们扶老携幼,带着最真诚、最灿烂的笑容,潮水般地涌入了这座他们亲手建造起来的、如梦似幻、如同仙宫般的宅院。

然而一踏进院门,所有人的脚步都不约而同地慢了下来,喧闹声也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压抑不住的惊叹和倒吸凉气的声音。

“我的老天爷!快来看这地面!这青砖铺的地比咱们家洗得最干净的锅底还要光滑!这能踩吗?踩坏了赔得起吗?”一个老汉伸出脚又小心翼翼地缩了回去,脸上满是敬畏。

“你懂什么!”人群里负责建造的工匠王三师傅,此刻挺着胸膛,脸上是与有荣焉的骄傲,“我听东家说,这叫金砖墁地!这砖每一块都经过十几道工序,烧得跟石头一样硬!别说踩,就是拿锤子砸都砸不出一个坑来!”

“还有这窗户!老天爷啊,真是拿一整块水晶做的啊!太亮堂了!坐在屋里跟站在外面没两样,咱们家那糊着油纸的窗户跟这个一比简直就是睁眼瞎啊!”

“你们快来摸摸这墙!快来摸摸!”一个胆大的妇人将手贴在正厅的墙壁上,随即发出一声不可思议的尖叫,“是暖的!这墙是暖的!现在还不是冬天,可我摸着就是感觉里面有一股子暖气在流动!我的娘啊,这真是神仙手段!”

“地暖!东家管这叫地暖!”王三师傅再次挺起胸膛自豪地解释道,“东家说了,等到了冬天,咱们这屋里不用生火都跟春天一样暖和!”

村民们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新奇摸什么都惊叹。他们脸上的每一丝震撼都化为了对苏知意那神仙般手段的更深的敬佩和信服。这已经不是一座宅子了,这是神迹!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未来!

很快,流水席便正式开始。

一道道分量大到吓人、香气浓到醉人的硬菜如同不要钱一般被流水般地端上了五十多张八仙桌。

那用整头猪做出来的、堆积如山的红烧肉,每一块都切得四四方方,酱色浓郁,红得发亮,肥肉部分晶莹剔,瘦肉部分酱香入味,真正做到了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那用大铁锅炖出来的小鸡炖蘑菇,鸡肉早已被炖得软烂脱骨,筷子一夹就散,而那来自后山神泉的仙菇,更是吸饱了浓郁的鸡汤,一口咬下去,鲜香的汁水在口腔里瞬间爆炸!

还有清蒸的仙蔬鲈鱼、红烧的仙蔬排骨、干煸的太空椒……各种用仙蔬做出来的菜肴更是清甜爽口,滋味妙不可言,让吃惯了粗茶淡饭的村民们感觉自己的味蕾都被重新洗涤了一遍。

桌上不仅有菜更有福临楼的王管事特地派人送来的贺礼——整整二十坛的上等女儿红!那酒坛一开封,醇厚的酒香便压过了肉香弥漫在整个院落。

“都别客气!敞开了吃!敞开了喝!”

苏知意换了一身喜庆的红色长裙,端着一只白玉酒杯穿梭在酒席之间,笑意盈盈地对每一个人说道:“今天,是我们杏花坳大家伙儿共同的好日子!我这新屋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大家的汗水!所以,这杯酒我敬大家!谁要是不吃饱喝足了,就是不给我苏知意面子!”

“好!听东家的!”

“哈哈哈,我老汉这辈子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今天非得喝他个痛快不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整个知意居都彻底化作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男人们划着拳,喝着酒,红着脸吹嘘着自己在工地上,一天能砌多少砖,能扛多少斤石头。

女人们则聚在一起,一边往嘴里塞着软糯的红烧肉,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脸上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商量着等年底分红了,要给自家男人和娃扯几尺新布。

孩子们更是最高兴的,他们揣着满口袋的糖果,在宽敞平滑的院子里追逐嬉戏,那清脆的笑声像银铃一样传出很远很远。

苏知意悄然退出了喧闹的人群,独自一人走上了二楼的回廊,凭栏而望,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她看着村长苏大山被几个族老簇拥着喝得满面红光,嘴里含糊不清却又无比骄傲地反复说着一句话:“我们杏花坳要出真龙了……要出真龙了……”

她看着张大婶正拉着秦妈的手,压低了声音眉开眼笑地悄悄商量着,说合作社里新来的那几户人家里,有个姑娘勤快又标致,想用新挣的钱给栓子说下这门好亲事。

她看着周叔、木风、王三这些她一手提拔起来的核心骨干,正襟危坐地守在一桌。他们面前的酒杯滴酒未动,眼神却像鹰一样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守护着整个宴席的安全,那份忠诚与担当早已刻入了骨子里。

她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苏明理正像个小大人一样,有模有样地被几个同龄的孩子围在中间,用树枝在地上给他们讲解着姐姐教的加减乘除算术题。而苏知巧,则带着几个新来的小丫鬟细心地为大家添着茶水,俨然一副沉稳干练的小管家婆模样。

所有人的脸上都没有了过去的麻木、贫穷和愁苦。取而代之的是富足、是希望、是尊严,是那种发自肺腑的、对生活的热爱与奔头。

苏知意看着,看着,眼眶竟也有些微微湿润。

她想起了前世那个永远只有白色的、冰冷的、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实验室,想起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只有代号的数据和公式。她为了科研,燃烧了自己孤独的一生,却从未感受过如此鲜活的、滚烫的、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温暖。

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拥有这么多家人和伙伴。

他们全心全意地信赖着自己,依赖着自己,也将自己视作家人。

“姑娘,”秦妈不知何时已经悄然走到了她的身边,将一件带着体温的柔软外衣轻轻为她披上,柔声道,“夜里起风了,仔细别着凉。”

“秦妈,”苏知意没有回头,只是轻声问道,“你说,这样的日子好不好?”

秦妈顺着她的目光看向楼下那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看向那一片欢乐祥和的灯火,眼含热泪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好得就像在做梦一样。”

“不,秦妈。”苏知知转过身脸上泪痕未干却绽放出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

“这不是梦。”

她迎着那漫天的晚霞和所有人的欢声笑语,迎着这一个由她亲手开创的新时代,一字一顿地无比清晰地说道: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