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霹雳-3空空导弹定型,为何被叫停没有进行批量生产?

就是因为,霹雳-3空空导弹落后了。

而霹雳-3改空空导弹不同,虽然不算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已经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和半导体化特征,以后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例如锑化铟锑探测器,这并非现代数字成像芯片,而是属于固态传感器,通过热电制冷提高灵敏度。

但是在红外导引头应用了信号处理芯片,既减轻了以前模拟电路的重量,还提高了探测器输出信号转换为指导指令的精准度和速度。

比如在制导与控制单元,陀螺仪信号处理芯片用于稳定导弹飞行姿态,还有比例导航算法芯片,提高计算导引律。

还有比如触发与安全控制,这里面应用了固态继电器和逻辑芯片。

当然,这算是基于现在的技术,三四十年后的空空导弹,那可都是依赖高性能芯片进行制导、计算和控制。

陈羽跟领导们介绍着半导体的现有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他也希望,领导们能够重视半导体的发展,能够在半导体领域笨鸟先飞。

领导们和专家们听得津津有味着,以前从未有人提出,飞机、导弹上面应用芯片。

“领导,现在我制作了三枚霹雳-3改导弹,还请领导安排进行试验。”陈羽郑重地对领导说道。

空军装备部领导点点头:“这是应当的。之前霹雳-3空空导弹研制目标,就是为了装备新一代战斗机歼-8的作战使用,只是拖得太长时间,相比欧美的近程空空导弹,相差太远,才没有进行量产。”

“不过三枚样弹太少了,这三枚样弹先进行试验,我再安排有关单位生产30枚样弹!”领导沉声道。

一款空空导弹的定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地面和飞行试验以及定型试验,多次地面和空中试验,确定导弹性能满足要求,才会正式定型。

这个过程,快的话很快就完成,慢的话就像霹雳-3空空导弹前前后后用了快二十年。

霹雳-3空空导弹,从研制到生产出首批样弹,就足足用了6年时间。然后一边试验,发现问题后一边改进,反反复复的试验、解决问题,每一次试验总是会出现新的问题,一改再改。

结果好了,等到正式定型后,导弹性能落后了,不适合批量生产。

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霹雳-3空空导弹获得国防工办重大技术改进一等奖。

当天,部队就带走了三枚霹雳-3改空空导弹和一整套设计资料。

送走领导后,陈羽来到办公室,刚好却是发工资了。

陈羽签完字领了钱,心情那叫一个美妙。

他在学校这边的工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国家对博士生的补贴、歼-7改科研项目的补贴、霹雳-4空空导弹科研项目补贴。

这三部分有590元。

除此之外,还会有601所发放的工资、歼-8Ⅱ科研项目的补贴,这部分加起来有418元。

而这部分的工资,都会通过寄件给他。

将钱放好,陈羽又从抽屉中拿出信件,拆开数钱,心中那叫一个美滋滋的。

这一个月的收入,便是超过千元了!

整个北航,收入超过他的,也就只有钱永强了。

将钱收好,陈羽哼着歌,返回宿舍。

宿舍里面,今天许灵韵又好好地打扫卫生了,看起来干干净净的,让人一看就会很舒服。

“回来了!”许灵韵刚刚洗完澡。

陈羽取出208块钱,“这些钱你收着,平常我们两个开销。”

“你哪里来这么多钱?”许灵韵好奇。

陈羽笑道:“今天发工资了,这些钱是作为平常开销,其他存起来。”

“你收入这么高,再存一些,岂不是可以买房了?”许灵韵说道,“不过现在你还在读博,我毕业后也不知道会分配到哪里,买房还太早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陈羽心中一动,不由得动心了。

他想起之前听说的,之前学校一个同届的同学,家里卖了一个菜市口附近的院子,不算茅房和煤棚子的话大小7间房,算上院子不到200平方,卖了1000块钱。一开始卖的时候,那同学得意得很,毕竟1000块钱是一大笔钱,全聚德烤鸭一只8元,鸭骨汤大碗0.6元,都够在全聚德连吃一个月。

后来这位同学每年都会后悔,因为四合院的价格都在涨。

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陈羽听说,一个不到200平方的四合院大概是卖1万块钱。

这时候,京城四合院尚未开始进行产权改革,此时四合院是由单位或者居委会统一分配给居住居住的,一般属于单位或者居委会的集体财产,个人无法拥有产权。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院子属于个人居住的,是私人的,这自然可以进行私底下买卖。

如今京城的商品房属于刚刚起步,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公开发售商品房是团结湖小区,价格低得吓人。

然后商品房数量非常的少。

陈羽在思索着,他可是知道,京城的房间会多么夸张。

他现在收入算是很高了,每个月都有津贴,津贴总和超过千元。这可是科研项目没有结束,不然的话还有奖金。

自己买房,不管是自己住也好,还是投资也罢,都是极好的。

至于科学家就得过着苦日子,抱歉,陈羽没有这种思想。

在他看来,要求科学家过着清贫日子,连袁老爷子买辆车都会被喷,那是一种病。

科技兴国,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科研工作者不应该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安于清贫,高技术门槛和能创造高社会价值的工种对于相应高回报薪酬才是理所当然。

陈羽有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一方面对于人才流失痛心疾首,不断要求反思‘为何留不住人才’;一方面又以圣人标准要求人才,认为人才应该安于清贫,不应该获得高薪酬,不应该过好日子。

看看以后那些学术圈内的吐槽,什么‘读博穷三代,科研毁一生’,什么‘还有什么是人工智能未来无法取代的?研究生,他们的劳动力太廉价了!’

所以能够买房改善生活环境,陈羽毫无心理负担,他觉得这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