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图坦卡蒙的号角:100件宝物中的古埃及文明
更新时间:2024-01-30 11:15:10 最新章节:文后
书籍简介
英国的埃及考古学家托比·威尔金森在《图坦卡蒙的号角》一书中,采用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来看这座墓葬及出土物件。他没有把重点放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发现该墓葬的过程上,也没有对这位少年法老短暂的一生以及他统治期间埃及在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过多着墨,而是通过法老的随葬品,详细介绍流光溢彩的古埃及文化及其深远影响。从5000余件随葬品中,他选取了100件器物,划分成10组,按照10个主题全面介绍了古埃及文明所处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王权政治、贸易网络、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辆黄金装饰的战车展现了当年埃及技术的先进。面包、盛放水果的篮子和酒坛则反映了尼罗河谷的富饶和当地人民享用筵席的丰盛。努比亚的乌木与利比亚沙漠玻璃制作的首饰也说明埃及贸易活跃和外交网络地域广阔。剃须用具和棋盘又透露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角……如今,墓葬中感人至深的物件—图坦卡蒙的号角(银号角)所代表的图坦卡蒙时代的音乐,已经和他本人一样灰飞烟灭,仅空留往日的回响,是那些遥远过去的遗存。好在通过这些随葬品,我们仍能唤醒图坦卡蒙的世界以及他作为象征所代表的古埃及文明。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朱敬文
上架时间:2024-01-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托比·威尔金森
- 会员西方对古埃及的迷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收藏埃及文物的做法早在古罗马就已相当普遍。没有什么能比在埃及的黄沙中挖掘法老时代的黄金宝藏更令人兴奋。几个世纪以来,尼罗河的文物一直是西方人想象力和灵感的源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真正的学科——埃及学。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埃及学的鼎盛时期,这一复杂年代见证了所有伟大的发现,促使西方反复出现“埃及热”。这一学术研究与探险故事的黄金时代以两个划时代的事件为文物考古25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珍贵简牍,精选了其中关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第一手史料。通过创新性地挖掘简牍这一文化遗产,生动地讲述了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耐人寻味且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了官方史书中不曾记载的普通丝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带领读者重温丝绸之路的建设历程,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简牍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历史12.9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个部分,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注明图版刊载、录文著录和研究概况,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是集资料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典范之作。历史32.5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秦始皇兵马俑为典型案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文物可以采取的虚拟复原技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本书重点讨论“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案,针对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刚体文物碎块确定三维数据模型,采取基于断裂面上多特征的碎块匹配方法,将相邻碎块进行匹配拼接,从而实现文物的虚拟复原,以此对“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虚拟复原进行技术可能性的探讨。历史7.8万字
- 会员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历史1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遗址通览》作为《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的分卷,在全国省卷本中率先出版发行。《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被列为全国“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作为该丛书分卷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遗址通览》,是在2009年至2010年全区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编撰完成,图片近400幅。文物考古10.8万字
- 会员《古物的声音:古人的生活日常与文化》以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代遗物为标本,复原中国古人社会生活的日常起居习俗、日用家具及与之相关的日常礼仪。作为一名辛勤耕耘五十余午的考古人,作者结合历史文献,抽丝剥茧,细致解读,以生动严谨的笔触,帮助我们走进博物馆,聆听考古标本的吟唱,感悟古物内在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魅力。文物考古9.4万字
- 会员本书对西藏自治区境内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调查。书中重点分析了西藏文物资源形成及其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外部特质;对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重要文物资源进行分析,阐释了其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域性特色,对其保护现状与客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西藏自治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维护、管理与合理利用方面的现状与问题,通过个案文物考古16.1万字
- 会员本书包括半坡遗址和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半坡人的家园寸土、生产与生活、精神世界、民风习俗,以及西安半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半坡人及半坡社会的独特风采,述说了半坡遗址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脉络,描绘了史前半坡人的生活画卷,传递着来自6000多年前的文明呼唤。走进半坡,开启史前文明之旅,奔向史前文明的召唤曙光,重温关于人类童年的久远故事。文物考古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