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崩岗

现所处位置:位于拉萨市小昭寺南巷以东、下密院以西。现属拉萨市城关区吉崩岗居委会。

汉语拼音:ji beng gang

藏语拉丁转写:rje vbum sgang

藏语词义:“吉”为“上师或尊者”的意思,后来一般特指宗喀巴大师,成为宗喀巴大师的简称,一般都称其为“吉仁布切”(上师大宝)。“崩”为数字“十万”。“岗”为“高地或上面”的意思。

现存吉崩岗老房一角

地名由来:公元18世纪初颇罗鼐总管西藏地方事务以后,在驻藏大臣的协助下,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为治理西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1747年2月颇罗鼐病逝后,其子珠尔默特那本扎勒袭封郡王,总管西藏事务。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与其父完全相反,他不仅不具备他父亲那种统筹全局的卓越政治才干和行政管理能力,而且性格暴戾、专横,抱有极大的权力欲望和政治野心。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为了实现其政治野心,他不但对达赖喇嘛表现出强烈的疑忌和敌对情绪,而且不把驻藏大臣放在眼中。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见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图谋为不轨”“跳梁之状日益暴露”,在此危急的情况下,设计将其召至驻藏大臣衙门楼上,亲手将他杀掉。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被杀时,其其随从罗桑扎西从驻藏大臣衙门跳窗而逃,煽动纠集上千名暴徒围攻驻藏大臣衙门,烧杀抢掠。杀死了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及许多随从。为忏悔杀人罪过,第七世达赖喇嘛在拉萨下密院西面新建一座五层楼高的佛塔,塔内藏有达赖喇嘛亲手制作的五指长宗喀巴大师脱模塑像十万尊。从佛塔塔顶向四面牵出四条铁链,铁链上串起的佛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响声。佛塔塔座是神殿,神殿中搭梯爬上去通过塔肚爬到塔颈最后可以从塔帽下观望老城,为此有这样的一首民谣:“高高的佛塔搭起了木梯,眼观四面八方,耳听清脆铃声。”由此看,该地名是由七世达赖喇嘛新建的、供奉有十万尊宗喀巴大师脱模泥塑像的佛塔而得名的。

在吉崩岗建起的新商城

历史沿革:18世纪中叶,担任郡王一职的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被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杀掉,其随从罗桑扎西煽动纠集上千名暴徒围攻驻藏大臣衙门,烧杀抢掠。杀死了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及许多随从。为忏悔杀人罪过,第七世达赖喇嘛在拉萨下密院西面新建了一座五层楼高的佛塔,塔内装藏达赖喇嘛亲手制作的五指长宗喀巴大师脱模塑像十万尊。公元19世纪第穆摄政王当政时此塔本来有所破旧,加上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东面有佛塔,佛塔以西的建筑有毁的可能。”社会上散布布达拉宫东面有佛塔,对布达拉宫不利的舆论,实际上丹杰林神殿(即第穆摄政王府)东面有佛塔就认为对第穆不利,于是佛塔被拆除,塔内装藏的脱模像均供养在街道中央修建的一条长长的玛尼墙上,在佛塔的废墟上参照桑耶寺的形制,新建一座三层楼高的寺庙,寺内供养一尊二层楼高的泥塑未来佛像,周围供养宗喀巴大师脱模塑像约五指长十万尊,这就是吉崩岗小庙和黄色的玛尼墙,该庙由布达拉宫朗杰扎仓僧院管理。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的玛尼墙被拆除。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糌粑交易市场,现在已经改建成规模庞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商场。如今的吉崩岗街道办事处下辖5个居委会:吉崩岗社区、热木其社区、策门林社区、木如社区、雪社区,有3万多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