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互联网+影视:“互联网+”时代,重构中国影视产业格局

互联网+影视:“互联网+”如何重构中国影视产业格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和服务正逐渐被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创新,既是创新2.0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也是传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发展机遇!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传统集市”诞生了淘宝等电商平台;“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诞生了京东等自营电商;“互联网+传统银行”诞生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传统婚介”诞生了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互联网+传统交通”诞生了快的、滴滴、Uber等打车App……

图:“互联网+”行动计划

那么,“互联网+影视”将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毫无悬念,互联网与传统娱乐产业的跨界与融合正在不断加速: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紧锣密鼓地布局影视业,而传统影视业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未来数年中,在影视开发、项目投资、生态构建等方面将全面凸显“互联网+影视”的特征。

在2015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互联网公司通过参股影视公司、建立网络与影院同步上映的机制,达成进一步的合作。

小米与华策影视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华策影视开发的“华剧场”全部开放给小米科技,全面落地小米平台,拓展广告延伸、付费点播、衍生品电商等创新商业模式;爱奇艺、优酷土豆纷纷成立了各自的影业公司;爱奇艺与导演王晶成功牵手,后者的新作品将在爱奇艺旗下视频网站和院线同步上线;星皓娱乐出品的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则通过与手游公司跨界合作获得5000万元收入……

随着互联网与影视的进一步融合,未来,影视业一定会催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商业模式,重塑影视娱乐产业格局。

播放终端革命:移动互联改变电影发行渠道

互联网对影视产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播放终端掀起的革命。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已经迈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影视播放终端也逐渐从银幕、电视屏幕逐渐向手机、平板电脑屏幕转移,相应的,影视企业也在努力进军移动互联市场。

在相继推出了超级电视、乐视盒子等智能硬件设备之后,2015年,互联网影视公司乐视又推出了乐视超级手机,在运营模式、定价模式和商业模式上全面打造移动互联生态;传统影视公司华策集团通过与小米的合作落地移动互联网市场,其自主开发的 “华剧场”将在小米手机、小米平板、小米电视等智能终端同步上线,拓展移动互联商业模式。

因为流量问题,手机看电影似乎是一个难以普及的行为,但是公开数据表明很多用户都已经养成了手机看电影的习惯,播放终端走向手机屏幕已经是不容更改的趋势。

在影视内容服务商需要服务的电影院、电视、平板、手机和PC五个终端中,PC端所占的比重已经逐年下降,手机端地位扶摇直上,并且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优酷土豆的业务数据显示,手机端消费的流量占到了全部流量的三分之二,手机端收入在所有渠道收入总和中占据35%~40%的份额,而在2013年移动端收入占比仅为3%。

创作方式革命:互联网思维将影响影视创作

互联网公司的大举入侵,除了雄厚的资本之外还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新鲜的思维模式,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将极大的影响到影视创作模式。

早在2004年,影视娱乐巨头华谊兄弟在拍摄电影《天下无贼》时就曾与电商平台淘宝网展开深度合作,除了宣传推广之外,双方的合作还覆盖了影视副产品开发和网络增值业务,《天下无贼》拍摄过程中用到的各种道具都在淘宝拍卖出了高价,刘德华的皮裤被炒到了20000元。

近年来,随着阿里、腾讯大手笔入股华谊,华谊的影视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加深入,除了影视公司之外,一些知名导演也开始寻求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机会,张艺谋以3年2亿元的天价高调签约乐视影业,导演徐克也与乐视达成合作,阿里影业获得了周星驰、王家卫、陈可辛等知名导演的电影投资优先权,王晶牵手爱奇艺影业,双方将合作推出6部重量级影片。

大导演们纷纷拥抱互联网,一方面是因为看好互联网电影市场,同时也是由于双方彼此的认可。传统电影市场单靠票房收入支撑,而互联网市场拥有更多元的盈利方式,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对触电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直接与影视创作者合作可能催生更丰富的娱乐形态,比如互联网视频诞生后催生的微电影等。

图:“互联网+影视”重塑影视业格局

商业模式革命:付费观看将成主要营收模式

除了播放终端和创作方式之外,互联网对影视行业的影响还表现在商业模式的转变。

传统影视市场,电影放映的终端在电影院大银幕,营销推广依靠电视节目和线下发布会,盈利主要依靠票房收入;现在电影放映的终端虽然仍以影院为主,但是网络院线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营销渠道和口碑传播渠道都转移到了互联网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用户对会员付费模式的进一步接受,网络院线盈利也将得到大幅度发展,王晶导演与爱奇艺影业的合作电影就将在网络院线与实体院线同步上映。

华策影视与小米的合作,也是通过“华剧场”在小米终端的落地,对广告延伸、付费点播、衍生品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希望借助于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将传统的内容售卖模式转向灵活长久的内容分成模式,探索影视内容价值的进一步挖掘。

互联网与影视业的融合为后者的盈利模式打开了新思路。2014年取得10亿票房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2015年开始了续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拍摄,虽然电影还没有拍摄完成,但是其出品方星皓娱乐公司已经通过与手游公司的合作大赚了5000万元,该影片改变的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将在不久后上线。通过类似的合作,电影产业的生态链将被大大拉长。

互联网+大数据+IP:“互联网+”时代的影视新模式

近年来,频频有知识产品(IP)电影票房大卖的新闻见诸报端,仅2014年一年,就有《小时代》、《智取威虎山》、《老男孩》、《同桌的你》、《十万个冷笑话》、《匆匆那年》等一众知识产权电影集体爆发,取得了人人羡慕的高票房。2015年,这股IP热潮愈演愈烈,仅五一档期就有《左耳》、《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女神跟我走》等又一批IP电影集体爆发。

从2013年第一部《小时代》电影上线开始,IP电影热潮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电影市场已经呈现出了IP电影大爆炸的态势,IP项目成为电影投资的首要目标。同时,由于IP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互联网公司向影视业的集体进军进一步激发了IP电影的投资热潮。

然而,IP项目若是要长久的发展,必然要形成一种长线经营、全局发力的经营理念,而现在的IP项目开发则呈现出太多的混乱,撞车、跟风比比皆是,IP电影沦为快速圈钱的工具。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数据价值认知的不断加深,大数据分析在影视行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用户需求和用户的真实偏好,根据分析结果来定制影视作品的基础方向,这样有的放矢,拍出来的电影就更容易获得成功,从而大大降低了影视业融资风险。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引导下,影视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的对接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剧本、演员、导演的选择到后期宣传、营销方案的制定,全都能够围绕用户喜好来决定,整部电影可以完全为用户量身定做。

对于这种模式,业内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影视业专家认为,“互联网+电影”指的是两个行业的有机融合,共同进化,并不是两个行业简单的叠加,至于具体如何融合,如何进化,则是整个行业应该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切以观众喜好为主,完全迎合的观众的做法并非良策。

“互联网+电影”具体应该如何操作,二者怎样才能有机融合?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了多方尝试,其中以阿里“娱乐宝”为代表的互联网众筹模式已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3月,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发布了一款新的增值服务产品“娱乐宝”,用户购买娱乐宝产品即可投资阿里旗下的影视剧项目,享受投资收益的同时,还有机会获得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等娱乐权益。

“娱乐宝”的出台改变了影视业传统的融资模式,大大降低了影视业的投资门槛,使普通观众变身为电影投资者,更多的参与到电影制作中来,同时大大增强了用户度影片的关注度。从早期内容的创作到拍摄前的融资和电影宣传,互联网金融将给整个影视产业链产生重要的影响,带来众多的改变。

互联网与电影的融合,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也给电影行业带来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未来,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电影行业将在项目融资与开发、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新的变革,更注重线上与线下院线的互动、电影项目与用户间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