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宋 Sònɡ
宋姓为中国第24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932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7%。约34.3%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3省(其中山东最多,约占14.4%),40.5%分布于四川、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山西、吉林、湖南9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广平郡、京兆郡、河内郡、梁郡、西河郡、敦煌郡、弘农郡、扶风郡、江夏郡。
宋姓有安定堂、秉德堂、承启堂、崇本堂、崇德堂、垂妙堂、达道堂、大魁堂、德馨堂、德星堂、鼎新堂、惇叙堂、敦本堂、敦睦堂、恩庆堂、赋梅堂、广平堂、怀远堂、积厚堂、继忠堂、金玉堂、京兆堂、敬德堂、聚顺堂、连元堂、留耕堂、培本堂、清风堂、仁慈堂、三近堂、善继堂、商丘堂、上公堂、施政堂、世德堂、世和堂、式训堂、双元堂、同乐堂、统宗堂、维德堂、五凤堂、五福堂、五逊堂、务义堂、兴仁堂、兴宗堂、延庆堂、阳春堂、一慎堂、诒谋堂、贻安堂、雍睦堂、永思堂、永尊堂、余庆堂、玉德堂、振孝堂、忠孝堂、重妙堂、追远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战国楚辞赋家宋玉尝语楚顷襄王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也。”宋氏家族因以“阳春”为家族堂号。
东汉汝阳令宋登,施政明能,其后人以“施政”为家族堂号。
唐开元中尚书右丞相宋璟(663—737)封广平郡开国公,其后人因以“广平”为家族堂号。宋璟工文辞,所作《梅花赋》名于世,故其后人或以“赋梅”为家族堂号。
北京文学家宋库(996—1066)、宋祁(998—1061)兄弟,天圣二年(1024)同赴科考,原定祁为状元,庠为探花,因章献太后谓弟不可以先兄而改庠为状元,祁为第十名进士。其后人以“双元”“连元”“大魁”为家族堂号。宋祁作《玉楼春》词闻名,又以贤德著称,其后人或以“玉德”为家族堂号。
宋姓来源如下:
以国为氏。宋,商代方国,伯爵。在今河南商丘。
周灭宋,改封殷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国故地,宋公族以国为氏。
宋亡,宋宗室一支改宋姓,迁奉贤(今属上海市)。
湖南醴陵醴北黄村雍睦堂宋氏,本姓邓氏。始祖邓淑希,江西丰城人。明洪武初随父移居湖广湘潭县凿石浦,洪武末徙醴北十二都黄村,更姓宋氏。
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1893—1981),其父宋嘉树(1864—1918),本姓韩,名乔孙。少年时随叔母宋氏之弟赴古巴,改名宋教准。后改名宋嘉树;一名宋耀如。
古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宋姓。例如:
南北朝时西羌有宋姓(《魏书》)。
五代辰州蛮(土家族先民)有宋姓。《新五代史》有辰州蛮酋宋邺。
西夏有宋姓,为党项化分汉人姓氏。
元代雍真葛蛮(彝族先民)姓。元代有雍真葛蛮土官、大德年间反元起义领袖宋隆济(?—1303)。大德六年(1302),元军镇压,拒降。七年(1303)春,被族侄宋阿重执送元军,遇害。宋阿重以功授顺元宣抚同知。其子宋蒙古歹(?—1381),以平寇功进阶昭勇大将军、八番顺元等处沿边宣慰使,兼四川行省参知政事、镇国上将军。明洪武四年(1371)降明,赐姓名宋钦,授贵州宣慰司同知,子孙世袭。明崇祯七年(1634)土司宋嗣殷叛,被歼,宋氏灭。
明初赐蒙古人伯客帖木儿姓名宋一诚,子孙融入汉族。
明浙江温州府金乡卫镇抚答失剌,赐姓宋,子孙融入汉族。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宋姓,例如:
蒙古族宋姓,本姓索很氏(速客很、苏和很、苏格根)氏。
藏族有宋姓。四川西昌藏族宋姓,本姓拉吉施上。
苗族有宋姓。贵州湄潭苗族宋姓,本姓夸土;贵州雷山苗族宋姓,先祖名松陆,清代户籍登记,以宋为姓。
彝族有宋姓。云南昭通彝族宋姓,本属数哪家支(氏族);四川德昌遗族宋姓,本属吉五家支(氏族)、吉巴家支(氏族)。
朝鲜族宋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一支奉唐代官员宋柱殷(宋株殷。宋珠思)为始祖;一支先祖为高丽忠烈王时因罪流放济州岛之元代中国人。
满族宋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嵩佳氏、舒穆禄氏,八旗汉军、“高丽旗人”宋氏。辽宁凤城部分满族宋姓,其先清代吴三桂(1612—1618)部属,云南人。吴三桂兵败后被俘,编入盛京兵部,发往凤凰城当差,子孙融入满族。
普米族宋姓,本属格母氏族。
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高山族、东乡族、水族、纳西族、土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东家人(民族待识别)等民族也有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