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Java语言是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长期排名第一位的编程语言,是目前最流行的语言之一,它在网络程序设计和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手机和嵌入式芯片领域。由于Java语言的开放性和跨平台分布式特性,使全球数以万计的Java开发公司可以得到相互兼容的产品。

Java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同时封装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接口取代多重继承等特性,降低了程序员出错的风险,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它通过将源代码编译成二进制字节码,然后依赖各种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来解释执行字节码,从而实现了“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跨平台特性。所以,尽管它在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方面略显不尽如人意,但是在网络应用和移动嵌入应用方面,Java平台可驾驭从智能卡、小型消费类器件到大型数据中心的各种应用。

Java是一个纯粹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良好地体现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因此,使用Java作为基础教学语言的方式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关于本书的说明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Java教材,我们也选用了部分教材内容作为参考,但发现部分内容过于理论化、不够吸引人,案例与案例之间比较松散,联系不紧密。编者从事了多年的Java程序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觉得有必要写一本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认知规律,又有方法论的教材。

本书是以项目为驱动的,并将一个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以任务描述的形式引入问题,围绕解决任务描述中引入的问题而展开的。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这就是【必备知识】部分,知识本着够用的原则,精益求精,避免长篇大论。如有些相关的补充知识,在【知识链接】中阐述。介绍完要用到的相关知识点后,给出解决任务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有条理地叙述。有了解题的思路后就可以编写程序代码,【任务透析】给出了源程序代码,部分任务还有【课堂提问】【现场演练】环节。同时,每个项目后面还配有【思考练习】和【上机实训】并配有参考答案,上机实训中对实训目的、实训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强化编程能力。采用这样层层紧扣的环节来完成每一个任务的学习,当学习完几个任务后,项目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都掌握了,也就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小项目。

本书采用以项目为驱动、问题分解的方法,以到达简化复杂问题的目的,让初学者更易学习和掌握,相关联的几个任务完成后堆积成一个小项目,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同时,我们尽可能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任务,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本书共有15个项目,其中,项目一主要介绍Java开发平台的搭建;项目二、三是Java语言基础,主要介绍Java基本语法、程序等基本结构以及数组和方法;项目四、五、六主要介绍面向对象三大特征——继承、多态、封装以及抽象类与接口的应用;项目七到项目十一是Java高级应用部分,主要有异常、Java I/O、图形用户界面编程、多线程和网络编程;项目十二、十三是类集与数据库编程,使用JDBC实现超市进销存管理;项目十四、十五介绍API帮助文档的使用和MyEclipse调试技巧。大多数教材并没有介绍API文档的使用和调试技巧,而事实上,掌握API帮助文档的使用和调试技巧对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信息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软件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本书的重点是面向对象开发技术。软件开发人员除了要有良好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同时,还要养成规范的代码编写习惯,熟练掌握常用的编程工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

本书由何受倩、曾昊任主编,陈方昕、陆晓东、邹月任副主编。其中:项目一、五、十、十一、十四由何受倩编写;项目二由黄静编写,项目三由邹月编写;项目四由陆晓东、韩娜、王丽艳编写;项目六、八、九由陈方昕编写;项目七、十三由曾昊编写;项目十二由严梅编写;项目十五由符志强、陆晓东和广州为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黄勇工程师编写。本书的统稿定稿工作由钱英军、何受倩、谷灵康完成。

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不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和各种Java技术培训班的教材,也适合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初学者使用。

致谢

在本书顺利出版之际,感谢我教过的所有学生,教他们学习Java的经历对于本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有很多帮助,感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的孙继红、张雷、王磊、曾海峰老师提出的建议和给予的协助。另外,还要感谢广州光大教育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谭福民Java工程师,他对本书的撰写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此外,本书还参考了许多作者的书籍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意见反馈

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很难避免教材会有一些错漏,欢迎各界专家和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在阅读本书过程中,如发现任何问题或有不认同之处,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Lfbird 2000@126.com。

编者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