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跨越:新经济引领新常态(领导干部悦读坊)
- 金江军 郭英楼
- 2432字
- 2020-08-29 19:48:16
“互联网+”与经济新常态
“互联网+”的提出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确定了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和人工智能等11个“互联网+”重点行动。在保障支撑方面,提出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创新驱动,营造宽松环境,拓展海外合作,加强智力建设,加强引导支持,做好组织实施。
2016年3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一书,解读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的含义是指融合、创新和改变,即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各地推动“互联网+”发展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要着重推动“互联网+”与当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的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着力通过“互联网+”来解决当地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交通拥堵、台风、洪涝灾害、地震等。
在推动“互联网+”与行业融合时,要充分考虑行业之间的差异。有些行业非常适合“互联网+”,这些行业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需要消除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供需对接,如出租车、餐饮、废旧物资回收、家政服务等行业;二是通过互联网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如商贸流通、金融、旅游等行业;三是产品或服务适合在网上传输的行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影视娱乐、广告等行业;四是产品可以嵌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在线运维的行业,如汽车、家电、机械装备等行业;五是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监控、优化的行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
“互联网+”对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意义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2015年9月29日举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峰会上的致辞中指出,推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开启“十三五”时期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认为“互联网+”是经济提质增效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从国际看,互联网正在孕育产业格局重整和增长方式重塑。当今时代,无论哪个行业、哪个组织,乃至个人,要想实现更全面的发展,都必须善用互联网,互联网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制高点。从国内看,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实施“互联网+”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加速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在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力”,这将有利于我们主动引领新常态,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推动“互联网+”发展,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各级政府部门对“互联网+”要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基础性工作,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培训。要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互联网+”进行支持,不要直接干预市场、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图1-11 2015年31个省(市、区)互联网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