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展望和建议

(一)中美贸易摩擦暂时缓和有助于恢复信心和缓解通胀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笔者认为,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不应过于悲观。一方面,2019年12月,长达1年多的中美贸易摩擦终于就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中国将尽快增购美国农产品等商品。中美贸易摩擦实现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纠纷不断升级模式转向双方相互妥协退让的路径,这是一个重要转变。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有助于恢复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尽管仍存在变数,但一旦信心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又可以重回正常的发展轨道。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的缓解意味着可预见的中国大量放开美国农产品进口,这有助于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以猪肉为例,2019年上半年猪肉进口81.9万吨,同比增长26.4%,尽管猪肉进口增速较高,但就绝对数量而言,进口猪肉仅占到国内猪肉消费量的2%—3%,猪肉进口还有十分大的空间。正如中国加入WTO后快速扩张的对美出口降低了美国的通胀一样,中国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也可能起到降低中国通胀,特别是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作用尤其考虑到当前发展阶段下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中食品的相对地位。,从而给予中国更大的调控政策空间。

(二)基建投资或将有所发力

鉴于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弱于预期,政府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基建投资实施的一些障碍。2019年1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提出,要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一是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将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对补短板的公路、铁路、城建、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最多可下调资本金最低比例不超过5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领域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但不得超过项目资本金总额的50%),地方政府可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筹集项目资本金。

以上政策措施已体现中央在基建领域政策发力的意图,再加上2019年6月发布的允许地方专项债资金用作资本金等政策措施,预计可对基建投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部分研究估计认为按照受益行业5个百分点的资本金下调幅度,意味着减少约6556亿元资本金需求张继强、芦哲、张大为:《降项目资本金,清基建“堵点”》,华泰证券研究报告,2019年11月14日。。若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再有较明显的额度宽松,则会为基建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因此,预期基建投资或将在2020年有所发力,增速将明显超过2019年的水平。

(三)房地产市场库存偏低,房地产开发投资或将维持较高增速

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韧性超出市场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切实起到稳定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展望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或将继续发挥这一作用。得出这一判断的主要原因是,房价波动和库存情况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先行指标,且关系十分密切。自2015年年底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不断减小,2019年房地产市场库存进一步走低,截至2019年12月,商品房待售面积4.98亿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积2.25亿平方米,分别比2018年年底降低5%和10%。

图3-10 全国商品房库存压力情况

低库存有助于价格的繁荣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的活跃,如无意外情况,预计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