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 杜海峰 白萌 杜巍 刘茜
- 1457字
- 2025-02-21 06:07:30
前言
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涉及问题广泛且复杂,对中国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外出务工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中国农民谋求生计的主要手段,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是其生计的重要内容,农民工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维护和促进其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与国际社会发展理念的逐渐接轨和融合,中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事关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内容涉及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社会角色、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教育与管理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等许多方面。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别是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一直从事中国社会转型中弱势群体保护与发展领域的复杂社会问题研究。作者所在的课题组前期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社会复杂问题以及复杂性科学研究领域,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关系。2004年以来,课题组有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包括三个主题:农民工为什么会流动、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情况,以及农民工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作者力图通过这三个研究主题全面反映在中国目前快速但仍然不充分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流动所表现的“农村(流出地)→城市(流入地)→农村(流出地)”的循环特征。同时,课题组以农民工问题为背景,将以多学科交叉为特征的复杂性科学研究范式引入公共管理和社会科学领域,在社会系统复杂性、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复杂系统建模等研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2004~2012年,先后有40余位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政府合作项目等课题37项,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会议宣读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7部;课题组中有7人获得博士学位,10人获得硕士学位。
基于前期工作积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0711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号:11XRK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C840005)以及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号:2012BAI32B06-04、2012BAI32B07-02)的联合资助下,课题组近期将研究重点放在西部中心城市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上,特别关注农民工的生计资本、风险感知和政治权利等问题,并于2012年组织了西安市农民工调查。
本书在2012年西安市农民工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是课题组全体成员辛勤劳动的成果。研究总体框架以及调查设计由杜海峰、白萌和刘茜负责,杜巍负责调查执行,第一章由杜海峰、白萌和刘茜负责初稿撰写,第三章由刘茜、任锋、柴文辉负责初稿撰写,第四章由任锋负责初稿撰写,第五章由李成华负责初稿撰写,第六章由崔烨、任义科负责初稿撰写,第七章由刘茜负责初稿撰写,第八章由谢娅婷负责初稿撰写,第九章由白萌、惠亚婷负责初稿撰写,第二章由刘茜和杜海峰在第三章至第八章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最后由杜海峰、白萌、刘茜和杜巍负责统稿,杜海峰和白萌执笔对全书进行修改和定稿。对本书撰写和调查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还有靳小怡教授、刘朔副教授和韦娜老师,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也感谢西安市有关部门,特别是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的大力协助和积极配合。此外,作者特别感谢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树茁教授,他是课题组的缔造者和研究方向的开启者。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