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社会政策研究(14):社会政策再出发
- 关信平 吴瑞君主编 黄晨熹 薛琪薪副主编
- 562字
- 2025-04-05 07:17:24
一 引言
现代化是指在社会日益分化的基础上,社会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及全面发展的转型过程,通常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层制化三个关键要素。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穿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内容。我国计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此过程便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层制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农村脱贫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在2020年如期实现农村的全面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战略,该战略是推动我国脱贫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3年到2017年底,我国贫困发生率由8.5%[2]降为3.1%,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3]但是,精准扶贫工作也面临减贫边际效用递减(胡振光、向德平,2018),预期目标和最终效果存在偏差的问题。我国扶贫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关键时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现状和执行偏差问题的研究,关乎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以湖南省S 县为例,就以下几个问题做出回答: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效果如何?现代化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偏差是什么?现代化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背后的行为逻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