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框架

思维框架是记录者在做深度思考的方格笔记时运用的笔记框架,以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见图3-3)为代表。

图3-3 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

图3-3 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续)

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都会运用“空·雨·伞”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空”是指现在的情况;“雨”是指对此情况的解释;“伞”是指根据此解释而采取的行动。

过去,人们在出门之前习惯先抬头看天来观察天气情况:如果天空中的云朵有些异常,就说明天“好像要下雨了”。根据天气情况,人们判断是否“带伞出门”。这就是“空·雨·伞”。

“空·雨·伞”思考框架,正是职场人士可以努力掌握的至简思考方法。

“空·雨·伞”思考框架在方格笔记中的应用,就是将笔记版面分为标题区、记录区、解释区和行动区四个区域。标题区写标题和要点;记录区写事实、数据内容,也就是“空”的部分;解释区写思考内容,记录者对现象的解释,也就是“雨”的部分;行动区写行动计划的内容,也就是“伞”的部分。

为什么新人在加入麦肯锡公司之后,在短短两年左右时间内就可以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显而易见,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是麦肯锡公司培养新人的秘密武器。

与传统笔记、康奈尔笔记框架,以及东大笔记框架都不同,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的最大特点是在行动计划部分的设计。记录者每次做笔记一定要导出可以执行的行动计划。

只有行动才能带来结果。如果没有行动,那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美丽的泡沫。行动来自严谨的思考或者假设,严谨的思考来自客观的事实或者调研得出的数据。无论是事实、思考,还是行动,都要与工作目标——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对应起来。目标、事实、思考、行动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完美地体现在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中。

方格笔记与工作目标对接,首先要以客户为中心,全面细致地了解客户的需求点和关注点,消除客户心中的疑问,切实全面地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者记录的信息要有提炼和总结,要把笔记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客户。记录者在笔记中做出的结论,应有可靠的论据和严密的推导过程。

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中的页眉栏部分,我习惯将其再进行细分,不同的信息内容填入对应的区域,如图3-4所示。

页眉栏可分为标题、要点、线索三个区域。

· 页眉栏的左侧区域写标题。注意标题字要大一些。其目的是要达到醒目的效果。

· 页眉栏的中间区域,记录三条重要内容。这样,即使以后不看笔记正文,只看标题和三条重点内容,我们也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笔记的要点。

· 页眉栏的右侧区域,写笔记线索。笔记线索包括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网站、书籍、文章等,既方便我们联想和回忆内容,又便于我们构建知识网络框架。

图3-4 页眉栏书写示例

除了页眉栏,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页眉下的记录区、解释区、行动区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在记录区,我们记录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事实、数据等相关内容。例如,在做阅读笔记时,我们可以在记录区记录书籍中重点内容的提炼;我们在思考区写入根据事实建立起来的假说,也可以写想法和发现;在行动区,我们要总结通过前面的事实,对假说环节的深入思考所推导出来的行动计划。

我们要跟过去低效能的笔记说“再见”,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从现在起,我们运用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这是我们提高笔记质量的前提。

受习惯的影响,我们在刚开始运用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做笔记时,也许会觉得不自然,特别是对已经习惯做“思想复印机”笔记的人来讲,做黄金三分笔记要有独立的思考和主见,运用这种笔记框架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转变。

任何技能的习得都要经历一个从僵化到优化,再到固化的过程。黄金三分笔记也是这样。我们从开始的不习惯经过几次尝试慢慢地习惯之后,也许就会被这种行之有效的笔记方法所折服,再也离不开这样的笔记方法了!

如果已经习惯了“飞翔的感觉”,就再也不想回到过去“爬行的状态”了。当我们习惯了高效率且能够获得成果的笔记方法之后,就再也不习惯使用过去的笔记方法了。

无论是康奈尔笔记框架、东大笔记框架,还是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这些笔记框架的共同点是都安排有抄录重点内容的版面,但抄录重点内容只占笔记版面中的一个区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抄录重点内容引导自己的想法和总结(行动计划)。

随着学习任务的变化,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的版面也在不断增加,麦肯锡黄金三分框架的思考区、行动区占总版面的60%以上;康奈尔笔记框架的思考区、行动区大致占总版面的30%;东大笔记框架的思考区、行动区占总版面的一半。版面的增加,意味着思考的方向和任务的转变。笔记逐步从以整理别人思想为中心任务的传统笔记转变到以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为目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现代笔记。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人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在不断变化,做笔记的任务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笔记的主要框架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