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案

十形三疗

新寨一妇,年四十余,在瘿三瓣,戴人令以咸吐之,三涌三汗下,瘿已半消,次服化瘿之药,遂大消去。夫病在上者,皆宜吐,亦自有消息之法耳。(瘿)

校注妇人良方

一妇人素郁结,肩臂各肿如覆杯。余以为肝脾亏损,用加味逍遥散百余剂,元气复而肿消。后因劳役怒气,经行不止,服凉血之剂,其血如崩。余以为此因脾气复伤下陷,而血从之,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加味归脾汤而愈。(妇人流注方论第五)

名医类案

安康伶人刁俊朝,其妻巴妪,项瘿初若鸡卵,渐巨如升,积五年,大如数斛之鼎,重不能行,有声如音乐,积数年,瘿外生小穴如针芒者不知几千亿,每天阴欲雨,则穴中吹白烟霏霏如丝缕,渐高布散,结为屯云,雨则立降。其家少长惧之,咸请远送岩穴。妻惧送,请决拆之。俊朝即淬利刃,将及之,中轩然有声,遂四分披裂,有一大猱跳跃而去,即以白絮裹之,瘿疾顿愈。时大定中也。后犹有说,不具论。《续元怪录》。

① 伶(línɡ)人:古代乐人之称。

汝州人多病颈瘿,其地饶风沙,沙入井中,饮其水则生瘿。故今房人家井以锡为栏,皆以夹锡钱镇之,或沉锡其中,则饮者免此患。

华亭有一老僧,昔行脚河南管下,寺僧童仆无一不病瘿。时有洛僧共寮,每食取携行苔脯同餐,经数月,僧项赘尽消,若未尝病。寺徒仆叹诃,乃知海崖咸物能除是疾。《癸志》。

② 寮(liáo):小屋。

倪仲贤治顾显卿妻,年五十余,患瘿,始生如块,近三年如盆,一首痛楚不可忍。群医视之,投药不效。老人曰:是少阳经为邪所攻耳。即投以其药,服之月余而愈。

江应宿治一妇人颈瘿,知其为少阳厥阴肝胆因郁怒痰气所成,治以海藻三两,昆布一两五钱,海带一两俱水洗净,半夏、小松萝、枯矾、蛤粉、通草各一两,龙胆草三两,小麦面炒去湿四两,共为细末,食后用酒调下三钱,去枕睡片时,或临卧服,以消止药,不必尽剂,一月愈。(肿瘿)

保婴撮要

一女子腿外臁一瘤寸许,色赤,破而血逆漂甚多,发热作渴。先用当归补血汤,渴热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疮口寻愈。

一女子腿前肿一小瘤,作痒,搔破出虫,如蚊而飞去,寒热如疟。乃肝经之症,即虱瘤之类,用加味逍遥散而愈。又有一种发瘤,破开有发,属肾经之症也。(五瘤)

外科枢要

长州庠王天爵,辛丑春,左腿近环跳患之,状如大桃,按之濡软,恪服除湿流气化痰之剂,恶寒发热,食少体倦,形气俱虚,脉洪大而虚,气瘤也,肺主之。盖胆属木,肺属金,然发于胆经部分,乃肺金侮肝木,元气亏损,而其脓已内溃矣。遂用十全大补汤数剂,出青白稀脓甚多,顿加寒热,烦渴头痛,殊类伤寒状。余谓:此因脓泄而血气益虚耳。仍用前汤,其势益甚,脉洪数大,按之如无,乃加附子一钱,其势愈甚,而脉复如前,此虚甚而药未能及也。更加附子二钱,三剂诸症顿退。乃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十全大补汤,各三十余剂,出腐骨五块,疮口将完。后因不慎起居,患处复溃,诸症更发,咽间如焚,口舌无皮,用十全大补加附子一钱服之,诸症痊。二日不服,内病悉至,患处复溃。二年后又患,服前药不应,诊其尺脉,微细如丝,此属命门火衰,用七味丸为主,佐以十全大补汤稍愈。至乙巳仍患虚寒之症而殁。(卷三·论瘤赘)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梁溪一女子,颏下发一硬块而不痛,有似石瘿。仲淳疏方服十剂全消。

贝母去心,三钱 连翘二钱 鼠粘子酒炒,一钱五分 栝蒌根二钱 金银花五钱 何首乌去皮,竹刀切,三钱 白及二钱 苍耳子研,一钱五分 生甘菊五钱 青木香一钱五分 紫花地丁五钱

先用夏枯草五两、河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渣,纳前药,同煎至一碗。

敷药方:南星三两 海藻 昆布 槟榔 姜黄 白蔹 猪牙皂角各一两

细末,醋调敷。(肿毒)

外科正宗

一男子臀瘤五年,形如复瓢,按之隐隐黑色,此黑粉瘤也。以针破之,按出黑砂兼黑粉共约碗许,用三品一条枪插入患内十余日,每次捺出黑膜,其瘤渐消。内服十全大补汤健脾胃,养气血,月余而敛。

一男子腮上生瘤半年,形若复桃,皮色不变,按之微红,此粉瘤也。针破之,捺出脂粉,插前药半月而愈。

一义乌兵士,肩膊上连生小瘤五枚三月余,渐发痒异状,以手扪之,内则歙歙攻动。予视之,内动果如虾鞠,此必有异虫;以针破其一枚,先出红水一匙,少顷攻出黑嘴粉红虫一条,形如蛆样,长六七分;又破一枚,依然如是,其人渐觉昏晕,此泄气之过也。余瘤停止,服补中益气汤数剂,外以膏盖,又五六日,患者方健,渐渐破之,仍以补药十余服而愈。

一妇人并一女子,耳后、发际下一寸各生一瘤半年余,渐渐而大,此乃粉瘤。用针破之,先出脂粉,后出头发数根,长约二尺余,齐根剪断,出血微许;俱用插药,数日化出内膜而愈。从此观之,知有发瘤也。

一妇人腰间生一肉瘤,三年余方渐微痛,一日溃后出小蛔三条,长约五寸,置温汤中游动半时方息。其时患者形体衰弱,面黄肌瘦,口干发热,朝以八味丸,午用人参养荣汤,服至百日外,元气渐醒,又百日,其口方收。予意度之,其蛔乃经络气血所化。

一妇人气冲穴生瘤,红紫坚硬,乃血瘤也。请视之,心、肝二脉俱已洪数,其患得之心气郁结,肝气受伤之故,辞不可治。后请京师明公医治,其时头已穿溃,虽强投补托、化坚、凉血等剂,日溃日烂,终至不应。破经两月,一旦涌出紫血盆许,随即身亡。后人问曰:何以致此?予曰:心脉洪数,心火旺也;肝脉弦数,肝气伤也;火旺逼血妄行,肝气伤不能藏血,后破之必出血不止,多致危亡,预辞不治者此意也。(卷之二·上部疽毒门·瘿瘤论第二十三·瘿瘤治验)

景岳全书183

向一人于眼皮下弦,生一小瘤,初如米粒,渐大如豆。其人疑畏,求治于外科,彼用攒针三四枚,翻转眼皮,刺其内膜,少少出血,如此二三次,其瘤日缩,竟得尽消。

又一人于手臂上生一瘤,渐大如龙眼,其人用小艾于瘤上灸七壮,竟尔渐消不长,亦善法也。或用隔蒜灸之,亦无不可。凡于不便处有生此物者,当以此二法酌宜用之。大都筋脉宜灸,血病宜刺,或有以萝卜子、南星、朴硝之类敷而治者,亦可暂消。若欲拔根,无如前法。

予尝见一人于腹上生一瘤,其大如胡桃,一治者取珠丝捻成粗线,缠扎其根。数日其丝渐紧,瘤根渐细,屡易屡细,不十日竟尔脱落,诚奇法也。可见诸线日松,惟蛛丝日紧,物理之妙,有当格致者如此。然亦缠治宜早,若形势既大,恐不宜也。(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瘤赘)

兹纪子,于三旬之外,忽于臀下、肛门前骨际皮里,生一小粒,初如绿豆许,不以为意,及半年,而如黄豆矣。又一年,而如皂子,复如栗矣。此时乘马坐椅,皆有所碍,而渐而痛矣。然料此非敷药可散,又非煎药可及,使其日渐长大,则如升如斗,悬挂腰股间行动不便,岂不竟成废物乎?抱忧殊甚。谋之识者,皆言不可割刺,恐为祸不小。予熟筹数月,莫敢妄动。然窃计,此时乘小不取,则日后愈大愈难矣,将奈之何?尝见人臀股间受箭伤者,未必即处此之利害,不过如是,遂决意去之。一日,饮酒微醉,乘醉以柳叶针刺之,所出者,皆如豆腐白皮之属,盖即粉瘤也。刺后顿消,予甚快然。及两日后,则肿如热痈,予以会通膏贴三日,脓溃而愈,予又快然。不两日又肿起,更热更大,予则大惧大悔,谓瘤赘诚不可刺也。然而无奈,复以会通膏贴之,又三日而大溃,则溃出一囊如鱼胞者,然后收口全愈。今愈后数十年,此间仍有一小窍,诚险证也。向非予之勇决,则此后不知作何状。使开之再迟,则真有不可收拾矣。是以病不早治,则不知所终,此亦可为治病者之鉴。(外科钤)

薛案辨疏184

一男子素善怒,左项微肿,渐大如升,用清痰理气而大热作渴,小便频浊,余谓肾水亏损,六味地黄、补中益气而愈。亦有胸胁等处大如升斗,或破而如菌如榴,不问大小,俱治以前法。

疏曰:善怒肝病也,左项肝部也,肝之失职,肾虚不能养也。然肿大如升,此何物乎?谁不曰痰也、气也、血也,其如清痰理气而反增大热大渴,小便频浊者,香燥复伤其脾肺也,故既用六味壮水以生木,复用补中补土以生金也。或曰乙癸同源,故壮水以生木,若补土生金于木何益?曰:肝木之阴虚则肝木之气强,而况素怒者乎?其肝气未有不强,强则势必克土,土无所生,而木寡于畏势,终不得平,徒补水以生之无益焉,故六味后继以补中,生之制之培之防之,而肝气始得其平矣。虽不服清痰理气以伤脾肺者,亦当如此培法。故又云亦有胸胁等处云云,但治以前法也。夫胸胁亦肝之部分,破之而如菌如榴,足以见其亦属血燥火结,如前杨泽之症,所论初非有形之气血痰所结也。但前案虽先补中,而六味又兼以芦荟,此案先六味而后补中,不用芦荟。其缓急轻重之间,是在用者权之耳。(肝肾亏损血燥结核等症)

洄溪医案

苏州一小童,背上肿大如覆碗,俯不能仰,群谓驼疾也。或戏余曰:君能治奇疾,若愈此,则我辈服矣。其父母以余为果能治也,亦力求焉。余实不知其中何物,姑以腐药涂上,数日皮开肉烂,视其肉,如蚯蚓者盘结数条。细审之,乃背上之筋所聚也。余颇悔轻举,急以舒筋收口丸散,外敷内服,筋渐散,创渐平,肤完而身直矣。此筋瘤之一种也。哄传以余为能治驼疾,从此求治驼者云集,余俱谢不能,此乃幸而偶中,古人并无此治法。癸未入都,尚有人询及者,余谢无此事而已,存此以识异。

雄按:洄溪神于外科,读其所评《外科正宗》等书,已见一斑。是编列案仅十余条,然各大证治法略备,洵痈疽家赤文绿字之书也,可不奉为圭臬哉。(筋瘤)

① 赤文绿字: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符瑞。谓江河所出图箓皆为绿色,或用朱书刻于石碑上,故云。

续名医类案

高阳民家子方十余岁,忽臂上生宿瘤,痛痒不可忍,医皆不辨何症。一日忽自溃,中有圆卵坠出,寻化为石。刘工部霖以一金售之,治膈病如神。《池北偶谈》。 (卷二十二·奇疾)

② 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掌管营造工程事项。

黄履素曰:予年三十时,臀生一小瘤,根细如线,而头如豆大。越十年,渐大如荔,有妨跨马。予有鉴于决瘤之说,不敢医。常叹曰:吾年若六七十,此瘤当如碗大,必妨行坐矣,奈何?既而叹曰:七十即碍行坐,亦何妨?遂安意养之。及四十七岁时,偶擦伤瘤皮,水渗出不止。惧其成漏,乃延潘惠峰问之。云:欲去此瘤甚易,欲塞此漏甚难,瘤去则漏自塞矣。不得已,听其治。潘以药涂瘤,甚痛,其肉尽黑,少倾血出津津。予甚惧且悔,不复求治,但求止血之药。越宿,则黑肉已坚如石片,数日脱去,其根尚存如豆,水出仍不止,复商之潘。潘曰:不去其根,漏仍不可塞也。又以前药点之,痛甚,肉黑如初。次日复点,凡三次。内服托里散,每剂用黄芪五钱。凡旬日,坚肉脱去,则根已平,仍服托里散,外用长肌收口药,绝欲色劳,以渐收满,肌肉完好。予之服药,勤守戒慎者,而潘君亦可谓妙手矣。

张子和在西华,众人皆讪以为吐泻。一日,魏寿之与张入食肆中,见一夫病一瘤,正当目之上纲,肉色如灰李,下垂覆目之睛,不能视物。乃谓寿之曰:吾不待食熟,立取此瘤。魏未之信也。语其人,其人曰:人皆不敢割。曰:吾非用刀割,别有一术焉。其人从之,乃引入一小室中,令俯卧一床,以绳束其胻,刺乳中大出血,先令以手揉其目,瘤上亦刺,出雀粪立平。寿之大惊。张曰:人之有技,可尽窥乎?

① 讪:讥刺,挖苦。

一女子未嫁,年十八,两手背皆有瘤,一类鸡距,一类角丸,腕不能驯。向明望之,如桃胶然。夫家欲弃之。张见之曰:在手背为胶瘤,在面者为粉瘤,此胶瘤也。以䤵针十字刺破,按出黄胶三两匙,立平,更不再作。非素明者,不敢用此法。

一妇人年四十余,有瘿三瓣。张令以咸吐之,三涌、三汗、三下,瘿已半消。次服化瘿之药,遂大消去。夫病在上皆宜吐,亦自有消息之法耳。

一人眼皮下弦生一小瘤,初如米粒,渐大如豆,外科用攒针三四枚,翻转眼皮,刺其内膜,少少出血。如此二三次,其瘤日缩,竟得尽消。

一人臂上生一瘤,渐大如龙眼,其人用小艾于瘤上灸七壮,竟尔渐消,亦善法也。或用隔蒜灸之,亦无不可。

一人腹上生一瘤,大如胡桃,治者以蛛丝捻成粗线,扎其根。数日其丝渐紧,瘤根渐细,屡易屡细,不十日竟脱落,诚奇法也。可见他线日松,惟蛛丝日紧,物理之妙,有当知者如此。然缠之亦宜早,若情势既大,恐不宜也。方出焦氏《笔乘》,旧案已载其略。

沈抠文,幼啮指甲,及长不能自禁,此肝火血燥也。又颈侧常生小疣子,屡散屡发。又臂生一块如绿豆大,若触碎则如断束缕,扯之则长,纵之则缩。后两鬓发白点,求治。曰:子素肝病,此部亦属肝胆经也。夫爪为筋之余,但行人身之侧,正与啮爪生疣等症相应,须滋补肾水,以生肝胆,则诸症自愈。与六味地黄丸服之,一年白点自退,瘤亦不生。(卷三十四外科·疣)

予兄奇峰生两瘤,大如拳,僧传一方,用竹刺将瘤顶上,稍稍拨开油皮,勿令见血,细研铜绿少许,放于拨开处,以膏药贴之,数日即溃出粉而愈。《续金陵琐事》。

钱国宾治山西神池百长张侄女,年十七,自八岁左手背生瘤,日大,已如钟许,看系粉瘤可治。与一方,用巴豆、蓖麻子肉各四两,大杏仁一两,香油一斤二两,血丹八两,熬膏药贴之,一日一换。其皮渐厚,旬日皮红,半月皮破,出脓碗许,瘤消口平。(卷三十四外科·疣)

会溪黄元亮,文士也,年五旬颈生气瘤。候其六脉颇旺,荣卫俱足,精神元气亦厚,止肝部沉滞,气结成瘤。钱告之曰:公无病人也,气瘤结于颈下,不过不美观耳,然无大害。书云:凡粉瘤、痰瘤、蛊瘤、石瘤、腿瘤、虱瘤、发疽瘤可治,凡气瘤、筋瘤、肉瘤、肩瘤、瘿瘤、血瘤、肋瘤、乳瘤、肘臂瘤不可治,治之破膜泄气不救,宜绝此念,勿信庸愚,以轻性命也。黄拜谢而去。(卷三十四外科·疣)

临证指南医案

十四 脉左数右长,颈项结瘿,时衄。

生地三两 丹皮一两半 犀角二两 生夏枯草一两半 生钩藤一两半 黑山栀二两 土贝母二两 生薄荷五钱

陈 躁急善怒,气火结瘿,烁筋为痛,热郁化风,气阻痹塞,则腹鸣脘胀,苟非开怀欢畅,不能向安。

土贝母 山栀 瓜蒌皮 郁金 白芥子 海藻 昆布 夏枯草 (疮疡)

医门补要

一童周身生骨瘤,坚硬贴骨,小大不一,肌肉日瘦。由母肾虚,与骨肉至戚苟合,胎感其气而成,久服肾气汤,自消。

熟地 菟丝子 萸肉 破故纸 杞子 当归 昆布 海带 淮牛膝 乳香 覆盆子 陈皮 (医案)

一人手腕生三坚硬核,大如棋子,由恼怒伤肝,气分郁结,痰凝络脉所致,烙以燔针出黄胶水,此为痰瘤。插入降条,提出坚核。大凡瘤,皮有红丝缠绕,即是血瘤。若用刀针,则血流不止而死。若按瘤棉软,或大或小,乃是气瘤。误用刀针,真气立散而危。有种筋瘤,其筋似蚯蚓蟠结形,不禁刀针,易使筋缩难伸。惟骨瘤、肉瘤,初起可用火针,插进降条,化尽其根可愈。至已肿大如桃李,决不可动刀针害人。(医案)

外证医案汇编

萧 常熟

骨瘤疽经年,由五志郁结而成。春夏之交,每每出血。恬淡其心,自可延年。如计收功,必须仙手。

北沙参 党参 茯神 川贝 桔梗 海浮石 远志 牡蛎 紫菜

刘女,年十六,天癸不至,颈项瘿痰,入夏寒热咳嗽。乃先天禀薄,生气不来,夏令发泄致病,阳气不肯收藏。病属劳怯,不治。

戊己汤去白术。(风痰)

陈莘田外科方案185

(案1)吴,左,南浔。八月初六日。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脾气郁,郁则生火,火盛生痰,痰随气阻,左腿下面结为肉瘤。起经十有七载,渐次长大,腐溃翻花,滋水淋漓,或时出血。舌苔糙黄,脉来濡细。本原情志之病,药难奏效。

人参须 白归身 东白芍 远志肉 川贝 橘白 甘草节 左牡蛎 藕汁 (卷二·肉瘤)

孤鹤医案

木郁气阻,虚痰结瘿,归于颔之右偏。此太阴厥阴兼症,急切难效。

香附三钱 半夏一钱半 橘红一钱 蒌仁三钱 枳壳一钱半 山栀一钱半 川贝二钱 浮石三钱

加枯草、紫菜。

营阴素亏,少阳真气亦弱,虚痰结瘿,聚于颔下,舌干,少阴虚火不潜,脉形濡细。拟用柔剂滋补。

炒生地四钱 蛤粉拌阿胶二钱 麦冬三钱 茯神三钱 桑椹子二钱 远志一钱 制首乌三钱 橘红一钱 元参二钱 枣仁三钱 夏枯草一钱半 荷叶一角 (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