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之当下的身份是大明的宰辅,他所忧虑的事情自然要比其他人多。
李来亨的提醒可谓是说到了文安之的心坎里。
有的时候,派系之间的纷争远比外部的敌人更加的可怕。
因为外部的敌人很多时候都是在明面上跟你动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派系之间的纷争往往都是背后捅刀子,可谓防不胜防。
文安之活到了这个年纪,宦海浮沉几十载,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
可孙可望这样的奸雄真的有些令人捉摸不透。
从各个角度看,孙可望都有些像曹操。
但大明现在的情况又离不开这样一个家伙。
如若孙可望叛变,那对于大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难啊,光是想到了这点,就让文安之觉得如鲠在喉痛苦不已。
有的时候,做出选择是相当艰难的。
因为你并不知道当你做出这个选择之后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大明已经没有多少容错空间了。
踏错一步,很有可能就会落得一个万劫不复的下场。
文安之一边揉着额角,一边问道:“那么以三原候之见,该如何解决这个困局呢?”
李来亨听到文安之发问,刚刚落地的一块石头又重新悬了起来。
“回禀文督师,以末将之见,当下唯一可选的方案就是由西宁王营救陛下出贵州。”
李来亨之所以这么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如今的永历帝手中没有任何的实权,其处境和东汉末年的汉献帝何其相似。
不管是永历帝在孙可望的手中还是在李定国的手中,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能李定国会对永历帝稍好一些,比如允许他组建自己的禁军。
但是仔细想想,这些禁军人选也是从李定国提供的军队兵卒中挑的,可谓换汤不换药。
那么李来亨为何不想要把永历帝迎到忠贞营呢?
首先,这样一来忠贞营的将士们就得亲自供着这尊菩萨。
虽然永历帝是个吉祥物,但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
把皇帝弄到自己身边来住,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天天伺候一尊菩萨,那种感觉简直是别提多糟糕了。
再加上大顺军当初和明廷的那些不愉快的过往,更是让李来亨从一开始就把这个方案排除掉了。
他宁肯李定国将永历帝迎回昆明,也好过自己去做曹操。
再就是从历史上看,永历帝在昆明待得还算是不错,至少比他在广西和贵州的时候好。
在广西的时候就不用说了,整日颠沛流离,清军一打来就得移驾跑路,得到一个逃跑天子的名号。
至于在贵州,永历帝整日仰孙可望鼻息而过活,活得心惊胆战。
至少在昆明的这段时间,永历帝可以享受到一国之君应有的待遇。李定国在这方面做的确实没得说。
既然如此的话,就让李定国去接永历帝这个烫手的山芋不好吗?
李来亨为何要跟着去趟这一池浑水呢?
李来亨要做的是打开历史上夔东十三家一直都未曾打开的局面。
从上帝视角来看,只有冲破湖广清军的封锁,拿下江南的大片区域,他们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至于永历帝待在哪里,李来亨根本就不关心。
“西宁王...”
文安之蹙着眉头,在屋内来回踱步。
李定国对于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廷来说可以说是实打实的战神。
从他两厥名王开始,李定国就成了大明的希望。
不过...李定国虽然精通用兵,可对于内政等事务的处理却是乏善可陈。
如果让李定国前去救驾取代孙可望现在的地位,那么会不会整体局势还不如现在了呢?
“西宁王若是迎回圣驾,秦王怕是该和他翻脸了吧?”
文安之无奈的问道。
“当然不能用强,而是要取巧。”
李来亨早有准备,清了清嗓子很是认真的说道:“末将已经有了一个计划,若是文督师不嫌弃,末将便可献上拙计。”
文安之神情为之一振,定了定神道:“说来听听。”
...
...
其实李来亨的计划说简单也简单。
历史上李定国前去安龙迎驾永历帝是在围攻新会失败之后。
那个时候他已经是兵力折损严重。
要想前去安龙迎接天子,他就得放弃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广西。
最终,李定国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决定率部北上前去安龙迎驾。
但是现在,如果他及时撤军离开新会径直北上,还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去驻防广西,两边都可以不耽误。
事实上,即便是在历史上李定国前往安龙救驾也没有遭遇太多的阻力。
大体是因为孙可望太过不得人心,他派去阻截李定国的心腹都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刻意刁难李定国的意思。
即便是被孙可望委以重任的白文选都在关键时刻反了水,跟永历帝演起了双簧,最终顺利配合李定国将永历帝迎到了昆明。
所以只要这个时候李定国北上,孙可望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既然新会之战注定是一场惨败,那何必要继续围攻下去呢?
李来亨建议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到李定国军中,令李定国火速北上勤王救驾。
李来亨这么做也并非没有私心。
诚如他之前分析的那样,他不想要把永历帝这尊菩萨迎到忠贞营阵中供奉起来,有李定国代劳他再乐意不过。
要想发展自己的势力,按照自己的计划光复中原,李来亨是不可能允许永历帝在自己的身边的。
这样一来他们处处掣肘,受到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永历帝这个家伙虽然能力没多强,但是搞权力斗争还是相当有一手的。
故而李来亨希望能够尽可能的让李定国去消化永历帝。他自己和忠贞营则会把精力都用在讨伐清军上。
文安之相较于永历帝可是容易相处的多,只要李来亨不像孙可望那样显露出取而代之永历帝的想法,文安之肯定不会干涉李来亨的军事行动。
获得一个稳定的发展期对于李来亨来说至关重要,只要给他三到五年的时间,他坚信自己至少能够光复华夏半壁江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