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零售业数字化发展历程

最近十几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方式日新月异,在为零售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机遇。零售市场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我国经济在高速成长过程中,流通环节乃至销售终端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大。

中国零售业演进历程

2006—2014年

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2007年,赛迪顾问公司发布的《2006—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共实现交易1.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B2B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2006—2014年,各种电商创新模式似浪潮般不断涌现,继B2B、B2C、C2C之后,团购、O2O、跨境电商等相继兴起。网络零售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

2013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5万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此后连续9年,我国继续保持着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的地位。线下实体零售,特别是大卖场等商超业态,遭受网络零售持续且巨大的冲击,纷纷开始自救。

2013年,大润发投资的自营B2C电商网站——飞牛网成立,并于2014年1月正式营业,旨在冲击电商第一梯队。

到了被称为O2O元年的2014年,用户在线上平台预先支付、线下消费体验的商业逻辑基本清晰,O2O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海量消息和无边界性,挖掘线下资源,缩短消费者的决策时间,满足了消费者降低购物成本的需求。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的逐渐成熟,O2O被各界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刚上线没多久的飞牛网也投入转型大军,于2014年6月上线O2O服务。即便是实体零售巨头,想要追赶互联网的脚步也略显慌张,更遑论规模、资金、技术等略逊一筹的中小型实体零售企业。

同样在2014年,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对如何应对眼前巨大挑战与机遇的思考也有了结论。他意识到:“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必须积极拥抱互联网。而相较于零售企业自建系统面临的巨大研发资金投入、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人才缺乏以及失败风险,能够提供端到端一站式解决方案、拥有强大技术团队与持续技术投入、拥有经实体门店验证有效的丰富经验、能够持续助力零售企业的专业第三方系统服务商,将成为零售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最佳选择。”

2015年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由张文中创立的第三方数字零售服务商多点DMALL应运而生。2015年4月1日,多点APP正式上线,首创“分布式电商”理念和模式,以O2O生鲜电商为切入点,助力实体零售实现在全面数字化基础上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用户到店到家一体化全场景购物,让实体零售向“数字零售”进发。

2015年4月1日,多点DMALL成立即获1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成为国内首个开启数字零售探索的公司,并在全球互联网经济大会上提出零售业态新实践——DMALL+X(实体零售企业),同时提出与实体零售企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多点联盟。

2015年4月15日,“京东到家”平台正式上线,为消费者提供2小时内快速送达的全新O2O服务,打造生活服务一体化平台,也开启了探索O2O即时零售的征程。

同年8月,京东43亿元人民币入股永辉,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几乎同一时间,阿里巴巴投资苏宁,尝试打通线上线下,全面提升效率。

实体零售企业也动作频频:华润的e万家在线购物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其电商转型的重要战略;沃尔玛在推出大卖场O2O服务平台“速购”后,又全资控股1号店,计划加速电商业务的发展,希望为线上、移动端和实体店的顾客创造无缝连接的购物体验。

2016年10月,在阿里巴巴杭州云栖大会上,“新零售”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新零售被解读为围绕“人货场”进行重构。

随后,腾讯“入场”提出“智慧零售”。马化腾提出,过去大家认为新经济和传统经济是冲突和互斥的,不过现在大家逐渐认识到,它们其实是互补的,是可以互相深度融合的。

无论“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最终落点都是“数据赋能”,都是为企业提供一套数字化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不妨将2015年,看作“数字零售”发展的起点。

在此次零售变革中,谁能够真正以数字化提升企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无疑将会从这一浪潮中脱颖而出。

2016年

2016年,线上企业开始走到线下,除投资控股外,还亲自下场开店;线下企业也争相登陆线上,零售开始全渠道发展,因为用户并不区分线上和线下,用户需要的是整合体验。

2016年,到家场景作为全渠道发展背景下的关键一环,火爆行业。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20.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3.6%。其中,网络购物增长23.9%,本地生活O2O增长28.2%,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实体零售线下增长乏力,反攻线上迫在眉睫。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1月11日印发《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对推动实体零售“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的竞争主体向融合协同新生态转变”的三大转变做出部署,提出5大类16项推动实体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释放发展活力。这是少有的单独针对实体零售业的政策文件,在当前零售业处于供给过剩、成本攀升的困局中,政府出台针对实体零售业的指导意见,为实体零售企业“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指明了转型变革的方向。

2016年,DMALL OS数字零售操作系统中的全渠道履约中台上线,助力北京物美店内拣货效率提升10倍,在订单10倍增长的同时,双十一1小时内妥投及时率高达94.49%,双十二拣货及时率达99.42%,店仓一体化模式见效发力。多点DMALL对零售业数字化的改造,从营销渠道等前台应用,向中台、后台延伸。

被视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样本的盒马鲜生首店在2016年1月开业。阿里巴巴提出:“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只有新零售,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零售业从原来的B2C制造模式,会彻底走向C2B的改造,实现按需定制,以及供给侧的改革”。

2016年,京东成立智能供应链Y业务部,旨在让技术更明确、更深入地介入供应链领域,以提升周转效率,并在2020年前后强调全渠道战略。

2017年

2017年,零售业数字化成为行业最热议的话题,而前路究竟如何,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试点、探索。

继阿里系的盒马之后,京东、永辉等互联网和传统零售企业也一头扎进了新零售领域,在生鲜赛道排兵布阵。

京东提出“无界零售”,以技术引爆第四次零售革命为目标,设立X事业部,探索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和无人超市四个方向。

永辉创办了主攻生鲜新零售的“永辉云创”业务板块,并先后推出了永辉生活、超级物种和永辉到家等业务。其中,超级物种对标盒马,于2017年在福州开出首店,当年实现门店数量扩张到26家的目标。2017年12月,永辉接受腾讯入股,同时增资永辉云创。

阿里巴巴在2017年2月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上海试点新零售,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全渠道、全业态融合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多场景的新消费体验。之后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并以224亿港币入股高鑫零售,达成战略合作。

此时,多点DMALL已完成了对物美的“零售+餐饮”、智能银线等模式的改造,并走出物美“试验田”,在2017年与湖北最大商超中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其数字化转型。两三年之后,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暴发,在数字化加持下,中百集团打赢了疫情保供战。

2018年

2018年,线下零售商超加速联姻互联网,与阿里、腾讯、京东、多点DMALL等展开合作,旨在借助数字化力量加速线上线下融合:三江购物、百联集团、联华超市、高鑫零售等站队“阿里系”;永辉、家乐福、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加入“京腾系”;多点DMALL面向更多实体零售开始全面推广布局。

在完成物美首家门店的系统切换上线后,DMALL OS成熟模块开启市场推广,合作伙伴迅速发展到40余家:中百集团、麦德龙、重庆百货、新华百货、嘉荣等,多点DMALL的服务版图占据了中国连锁百强的半壁江山。

虽然盒马、超级物种、京东7FRESH、苏宁极物、小象生鲜等均有多家新店布局,但数量却与年初各品牌几百上千家门店的拓展计划差距甚大,新零售模式受到考验。2018年12月,永辉剥离永辉云创。有分析认为,是因新零售业务板块业绩亏损,拖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下滑所致。

2018年还被定义为社交电商元年,异军突起的拼多多、发展势头强劲的微商,都让社交电商的发展有目共睹。与此同时,社区团购企业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公开的融资事件就达23起,披露融资金额超过16亿元人民币。众多零售企业开始重视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布局社区团购业务。

同年,淘宝直播在2018年月增速达350%,全年拉动的GMV(电商商品交易总额)破1000亿元人民币,进店转化率超65%。

2019年

2019年被定义为电商直播元年。直播几年积累的流量在双十一爆发。淘宝直播首次成为双十一的主流消费方式,仅开场1小时3分钟,由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额已超越去年同期全天。京东、拼多多、小红书等相继进军直播电商,抖音、快手等视频直播平台,更是直播电商的重要战场。

与此同时,苏宁收购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在推进全场景零售战略布局的同时,也在发力直播电商,实现流量环比增长超700%,场次环比增长72%,GMV实现20倍以上的增长。

我国零售模式的变革、迭代如此之快,让不少外资零售品牌跟不上节奏。2019年10月,麦德龙与物美达成战略合作,并选择多点DMALL成为技术合作伙伴。结合多点DMALL的数字技术,物美和麦德龙融合各自在零售、批发领域的优势,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布局,借助规模优势、数字化供应链等,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标准。

这一年,私域流量也成为年度热点话题之一。渠道越多,流量竞争越激烈,商家对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的、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就越重视。整合管理全渠道、搭建私域流量的数字化体系,也随之成为更多商家的迫切需求。

在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风口层出不穷、风起云涌的过程中,有关线上线下、新旧零售的争论慢慢也归于统一,融合成为基本认知,数字化逐步成为基础设施。艾瑞咨询报告显示,我国数字中台市场增长势头明显,在2019—2022年间保持7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数字化基础设施在不断迭代升级中,帮助实体零售迎上风口,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2020年

春节前后,疫情进一步扩散,全国各地的零售企业纷纷投身抗疫保供一线。数字化在疫情中增加了实体零售企业的风险抵御力、保供响应力。

中百集团和多点DMALL合作,火速增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仅用半天时间就调试好无人超市的无接触收银设备,并积极推广“无接触购物模式”,创新“线上下单+线下自提”“对接社区、集中配送”的服务方式,实现顾客在线自由选购、自助结账的新模式。

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期间极大地活跃了经济发展。2020年,我国GDP为91.12万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加2.0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15—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10.7%上升到24.9%,占比增加1倍多,零售额增加2倍。

疫情进一步加速了零售业的数字化进程。直播潮涌,团购潮落,唯有数字化是基石,任潮起潮落,都如磐石一般,为实体零售的逆势增长打下根基。

2021年

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线下零售、团购、直播等平台进一步洗牌,倒闭、并购、关停消息不断。

2021年,社区零售数字化浪潮爆发。6月,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随后,叮咚买菜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以发行价计算,叮咚买菜的市值超过50亿美元。

“会员店”也成了2021年度热点:麦德龙宣布全面布局会员店;山姆、家乐福、盒马、家家悦、北京华联、FUDI也纷纷加码会员店战略。

危与机如同一对双生子,当O2O、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时,嗅觉灵敏的资本也在不断投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数字零售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零售领域共发生179起融资,总金额超706.4亿元人民币。

多点DMALL在进一步加深国内布局的同时,也将业务版图扩至国际。截至2021年底,多点DMALL的“零售云”陆续在柬埔寨、新加坡等地上线,并与德国麦德龙集团达成国际战略合作意向,国际化业务进一步加速。

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显然是数字化,即便通向全面数字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在政策环境、技术创新、用户变迁与消费升级的驱动下,数字零售必将迎来快速发展。

中国零售业IT架构演进历程

波士顿咨询Platinion董事总经理陈果总结了我国零售业IT架构演进历程,将我国零售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划分为古生代模式、中生代模式、电商多渠道模式、全渠道模式、智慧零售模式等几个阶段。

● 古生代模式:在2005年前,ERP+POS+WMS是传统零售系统框架的标配(ERP——企业资源计划,POS——销售点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

古生代模式

● 中生代模式:2005—2010年,零售业开始越来越关注消费者运营,会员和零售数据分析受到青睐。在ERP+POS+WMS之外,新增CRM、RDW、M&SC(CRM——客户关系管理,RDW——零售数据仓库,M&SC——商品供应链)。

中生代模式

● 电商多渠道模式:2010—2013年,零售企业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运营,电商系统和门店系统平行。在中生代模式的基础上增加e-Commerce、电商仓及TMS(运输管理系统)。

电商多渠道模式

● 全渠道模式:2014—2018年,零售业的IT架构继续进化,出现了全渠道中台系统,并利用中台系统进行从多渠道到全渠道的转变。

全渠售模式

● 智慧零售模式:2018年至今,云技术的发展和开放的技术框架,让零售业的数字化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

智慧零售模式

中国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图谱

在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宏伟事业中,咨询公司、软件公司都参与进来,其中不乏Google、微软、Adobe、IBM、Oracle、SAP、Salesforce等软件巨头,麦肯锡、德勤等咨询公司,多点DMALL、便利蜂等专注零售业的科技公司,以及关注AI、AR/VR、大数据、机器视觉等多类型的初创公司。零售企业利用第三方技术合作伙伴的强大技术能力、丰富的解决方案和行业服务经验,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前台、中台、后台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各显神通。根据CCFA(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零售技术树,可以看到在中国零售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涉及前/中/后台共12大类技术。

CCFA发布的零售技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