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球零售业数字化实践

让我们再将视线转到全球市场。

零售巨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断扩张,如同体重不断增加的中年人,在新的时代竞赛中,开始感到吃力。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数字化转型的“健身房”里,邀请“私人教练”,有针对性地开展减脂增肌训练。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多个重要方面为行业带来了积极影响:消费者体验、企业敏捷性和数字供应链。我们可以从全球知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中获得一些灵感。

北美市场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有超过50%的人口成为数字杂货消费者。Amazon Fresh(亚马逊旗下生鲜超市)宣称将在未来几年内在美国新开数十家实体门店。初创公司Ultrafast承诺15分钟内开启配送。Uber Eats和Gopuff等公司也在扩大杂货配送服务的范围。从2021—2025年,美国数字杂货销售额预计将翻一番,新增1210亿美元。

沃尔玛

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在数字化转型的竞赛中已经获得了实际优势。普通消费者对于多渠道个性化体验的期望,给沃尔玛提供了转型的强劲动力。其CEO Doug McMillan已将沃尔玛定义为一家科技公司。

数字化转型战略为其销售额带来了巨大的增长:2019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37%,超过亚马逊,成为美国数字杂货销售的“领头羊”;2021年,占据美国28.95%的线上市场份额,又在美国开设了2500多个新的杂货提货点。

除了在美国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的庞大零售网络,沃尔玛还宣布开设微型配送中心的计划,让所有类别向数字化迅速迈进。

亚马逊

作为美国零售前五名中唯一的数字原生零售企业,亚马逊占据美国23.8%的线上市场份额,尽管其拥有约500家Whole Foods门店和18家Amazon Fresh门店,但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Click and Collect(线上下单、线下提货)需求。预计在2023年前,亚马逊的销售额仍将平稳增长。

其他巨头

克罗格(Kroger)、艾伯森(Albertsons)、塔吉特(Target)公司在疫情期间出现了显著增长,与其他传统零售企业相比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美国零售巨头数字杂货生态系统实践

续表

欧洲市场

此前,欧洲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表现并不算亮眼。在第一波数字创新浪潮中,尤其在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和智能手机等消费市场领域,欧洲国家落后于美国和亚洲国家等竞争对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19年,欧洲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77%。然而,欧洲数字企业总市值约占全球数字企业总市值的4%。2018年,在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前100名中,只有4家来自欧洲。

但近年来,欧盟推出多项法案,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欧洲未来10年将打造“数字10年”。欧洲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大零售巨头的共识,大家争先恐后地在投资者面前发布各自的转型战略和增长计划。

施瓦茨集团

作为全球第三大零售企业,拥有折扣店Lidl(在欧洲和美国拥有11000多家门店)和大型超市连锁店Kaufland(在欧洲拥有1400多家门店)品牌的施瓦茨集团,通过收购科技企业来加快其数字化转型。

2020年,施瓦茨集团收购了在线电商平台real.de,并更名为Kaufland.de,以增加其品牌在线上的影响力;收购软件公司Camao IDC,加速其数字化发展。2021年,施瓦茨集团收购以色列混合云虚拟安全创业公司XM Cyber,以增强其数字产品的安全性,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

家乐福集团

2021年11月9日,法国超市运营商家乐福(Carrefour)发布《数字零售战略2026》。其董事局主席兼CEO Alexandre Bompard表示,要将家乐福转型为数字零售公司,以数字作为运营和价值创造模式的核心,释放全渠道的潜力。

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零售运营等因素推动了家乐福开展更加深入的数字化变革。家乐福称其目标是到2026年将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扩大2倍,达到约100亿欧元(约合116亿美元)。

通过采用“以数据为中心,数字优先”的理念,家乐福将推动对传统业务流程的深刻变革,包括定价策略、商品分类策略、需求预测、物流、供应流及管理流程。这种数字化将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实现更高的个性化,以及总部和门店的运营效率,力争到2026年实现数字销售为经常性营业收入额外贡献6亿欧元的目标。

Ahold Delhaize集团(阿霍德德尔海兹集团)

无独有偶,荷兰Ahold Delhaize集团CEO Frans Muller在2021年投资者日当天表示,集团确定了四个优先事项:通过全渠道更深层次的数字关系为客户提供服务;加大投资发展全渠道能力;引领向健康和可持续的食品零售系统转型;利用该产品组合创建“更智能的本地客户旅程的终极生态系统”。预计2023—2025年,其在数字化和自动化方面的加大投入将带动销售额增加100亿欧元。

2019年,Ahold Delhaize集团在美国启动了供应链转型,重点是在建立全渠道网络并在关键地区增加新设施时恢复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目标的一部分,Ahold Delhaize集团计划创建美国东海岸最大的供应链网络(之一)。这一计划将于2024年4月完工,综合自配送网络将由26个设施组成。

麦德龙集团

2022年1月26日,麦德龙在资本市场日当天宣布启动sCore增长战略,制定2030年宏伟目标。未来几年,麦德龙的目标是加快增长步伐,最大化价值主张,并根据2030年的长期目标,扩大其作为食品批发商的领先地位,将销售额提高到400亿欧元以上。

2020年,麦德龙与Wipro宣布达成一项重要的战略数字和IT合作协议,通过Wipro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麦德龙数字化转型。2021年8月,麦德龙与多点DMALL达成国际战略合作意向,共同探索在欧洲市场进行数字化合作的模式,最先聚焦于向小型零售企业,尤其是向麦德龙在东欧地区特许经营便利店提供数字化零售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亚太市场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贝恩(Bain)公司发布最新报告《展望亚太地区零售业的未来:如何保持高速发展,焕发新活力》显示,疫情大大加快了全球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亚太地区凭借领先的数字化成熟度,不仅推动了全行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指明了数字化转型方向。当前,亚太地区对全球零售业增长的贡献高达四分之三。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零售业务主席郑硕怀表示:“零售业整体已经在向数字化创新和电商转型升级,中国和亚太其他市场跳过了欧美最艰难的发展阶段,一跃成为行业增长引擎和数字创新的领导者,疫情的来袭更是加快了这一转型步伐。”

7-Eleven

便利店巨头7-Eleven在全球20几个国家和地区,独立运营或特许运营数万家门店。随着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兴起,零售企业感受到了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的压力。得益于在IT方面的开发和投资方式,日本7-Eleven(SEJ)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SEJ的IT部门构建了Seven Central——一个于2020年推出的实用数据使用新平台,以支持公司未来的IT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计划。

在中国,广东7-Eleven于1992年从深圳5家店铺起步,现在已经发展到近1500家门店。广东7-Eleven开展全渠道数字化转型,近1500家门店及3个配送中心已全部上线多点DMALL的“零售云”,形成了从消费者、门店、供应链、加盟商、仓储物流到总部管理的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

Woolworths集团(伍尔沃斯集团)

为了改善店内和在线客户体验,澳大利亚连锁超市Woolworths集团正与微软合作,利用云计算在实体和在线网络中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

2021年初,Woolworths集团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超过5000万美元开展培训,以帮助其团队掌握未来零售业的新技能。培训的关键技术将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并计划进一步开展高级客户服务技能、团队领导力和敏捷工作方式方面的培训。

作为2021年资本支出的一部分,Woolworths集团在数字项目上花费了1.54亿美元,在电子商务上花费了1.32亿美元,并打算进一步投资在线业务。与之相对的,2021年的电子商务销售额为3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5%。由此可见,Woolworths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效果显著。

科尔斯集团(Coles集团)

澳大利亚超市巨头Coles集团计划于2022年和2023年在数字平台上投入25亿美元,旨在整体提升在线购物体验、提供无缝的全渠道战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计划在全澳洲400家门店实施90分钟订单取货服务。

Coles集团与微软合作,开发一款可丰富店内体验的应用程序“便捷购物助手”。通过“便捷购物助手”,客户可以浏览食谱、检查产品的在售情况,甚至可以查明产品在特定商店中的确切位置。

通过这款应用程序,Coles集团在2018年成功地将线上销售额提高了25%,达到8亿美元。

除此以外,Coles集团还与专门从事在线杂货零售的公司Ocado合作,以扩大在线产品的销售范围,并进一步推动智能履约流程自动化,提升效率。

DFI零售集团

DFI零售集团是一家泛亚零售企业,拥有的门店超过10000家,员工超过230000名。DFI零售集团以Giant(大卖场)、Cold Storage(超市)、7-Eleven(便利店)、Guardian(健康美容店)为核心品牌,同时在中国香港经营美心餐饮店、在中国台湾经营宜家家居、在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经营商店,以及在中国澳门经营星巴克咖啡连锁店。

作为集团的重要战略之一,DFI零售集团将Mulesoft(API平台)、Salesforce(CRM公司)和Tableau(数据软件公司)添加到数字化战略平台中,用于提升2000家实体店的客户体验,从而加速数字化转型。

目前,DFI零售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重点是提高项目交付速度,利用API技术进一步改进销售点(PoS)和电子商务系统,从而在线上和线下渠道之间创造协同效应。

物美集团

物美集团是中国知名的零售连锁企业,旗下拥有包括物美、麦德龙等多个品牌,在德勤发布的《2022全球零售力量》报告中,位列全球零售250强中的第158位。

近年来,物美集团通过做强数字化技术、融合线上线下业务、努力提升消费体验、打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巩固了作为国内大型连锁超市的地位。通过培育多点DMALL这一全渠道零售平台,物美集团打开了线上业务渠道,理顺了线下业务管理模块,逐渐实现全场景覆盖、全渠道经营、全链条联通,推动传统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了物流效率、货物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零售业痛点和难题。

作为批发零售业的领军企业,麦德龙于1996年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现购自运批发商场。2020年,麦德龙集团与物美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携手技术合作伙伴多点DMALL,加速推进麦德龙中国数字化转型。之前一直专注于对公业务的麦德龙,从2021年起转型到C端会员店,希望打造出“更适合新一代中产阶级家庭的会员店”。目前,麦德龙在全国62个城市拥有102家门店,付费会员已超过220万人。

便利蜂

便利蜂是便利店行业的一匹黑马。2017年2月,便利蜂在北京中关村首开5家店,之后依靠系统、算法及资本的帮助快速“跑马圈地”,成立3年多就开出2000家直营门店,并在成立初期投入巨资搭建数字化系统,打造自有品牌。便利蜂通过智能订货系统、大数据选品系统、自助收银系统、动态定价系统等算法,把门店员工从订货、选品、收银等琐碎工作中解放出来。

全球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趋势

从全球零售巨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可以看出,全渠道能力、顾客体验提升、电商渠道建设、更加灵活的取货方式、数字供应链是重点关注方向,并围绕“人货场”进行数字化转型。总结起来,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趋势包括:

● 系统融合:帮助零售企业挖掘由数据驱动的洞察力,以了解从库存管理到员工效率等零售流程的各个环节。

● 自动化工作流:帮助零售企业提供自助服务和优化后端工作流程,打通供应链、库存管理和后台数据,确保产品准确性、团队生产力和优化工作流。

● 数字商务:帮助零售企业更快地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消费体验,通过自动化提升运营效率。

● 算法推销:让商品库存、定价、促销更加精准,减少库存成本。2021年,Gartner CIO调查显示,63%的零售企业预计将在商业智能、数据分析上投入更多资金,35%的零售企业预计将在人工智能上投入更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