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经营与管理的概念

但凡谈到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都是绕不开的两个话题,人们也常常把经营和管理放到一起进行描述、分析和研究。但依我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中的体会,这两者虽然紧密相关,但并不等同。所以,我们有必要打破传统认知,将经营和管理拆解开来,分别进行理解、分析和研究。

1.1.1 经营的定义与特点

经营,特指企业与外部的交易(买卖)行为。从字面上看包含两层含义:经,就是经计;营,则是营谋。从宏观角度来说,经营就是怎么测量并把握变化莫测的市场,怎么设计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战略,怎么实现产品(包含服务)的交付、销售和回款等,以提高企业资产效益的行为。

从微观角度分析,经营是指通过确定企业定位、市场方向、业务范围、商业模式、发展战略等要素,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提高企业资产效益的行为。

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分析,经营的功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企业的资产效益。而所谓资产效益,是指资产产生的收益。

对于一个餐馆来说,餐桌就是门店的资产,而每张餐桌贡献的利润,或者说每份餐厅资产带来的收益,就是其效益。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水平越高,企业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就越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也越高。也就是说,餐厅的经营水平越高,每张餐桌产生的收入、利润越高,最终的收益也越高。

但是在现实当中,不少企业的经营总是不得其法,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经营方案设计得不合理,于是不断学习新的经营知识和方法,持续强化自己的经营模式,但又常常陷入内部思维的桎梏走不出来。在我看来,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对经营这件事情的认知存在偏差。

所谓经营,主要有三种特点:

● 第一,经营主外,强调环境、市场、定位、战略、商业模式等,关心如何与企业外部客户(用户)建立交易关系、利益关系,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建立影响。

● 第二,经营是相对进攻性的,强调积极、主动、大胆,策划争夺市场,强调竞争导向。

● 第三,经营是追求资产效益的,强调服务客户(用户),抓住市场机会,强调决策要快、胆子要大。对于企业来说,获取市场、客户的能力,就是获取资产收益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三种特点的企业,才能称得上具备了完整的经营认知。企业在设计经营方案或者提高经营水平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自身对于经营的认知。

1.1.2 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管理,特指企业内部的组织行为。从字面上看,管,就是管人,理,就是理事。管、理合在一起,就是怎么把人管好,怎么把事理顺。具体来说,管理是指通过组织、计划、指挥、授权、控制、流程、预算、考核等来建立企业内部秩序,以提高企业资产效率的行为。

相应地,管理也有三种特点,只不过刚好与经营相反:

● 第一,管理主内,强调整合内部资源和建立秩序,厘清流程、组织、授权、责任,追求高效率,强调控制成本、控制费用。

● 第二,管理是收敛性的,强调事缓则圆、谨慎稳妥,强调评估和控制风险。

● 第三,管理是追求资产效率的,强调资产的周转速度,控制无效资产。对于企业来说,提高资产效率的能力,就是使资产收益增值的能力。

经营的作用是提高企业资产的效益,而管理的功能则是提高企业资产的效率。简单来说,经营是提高企业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而管理则是让价值创造这件事情变得更加高效(见图1-1)。

图1-1 经营与管理

本书插图由华十二绘制。

还是以餐馆为例,经营着重提高每张餐桌的单位利润,即效益。餐桌的效益越高,餐桌创造的收益就越高。而管理着重提高每张餐桌的翻台次数,即效率。翻台的次数越多,餐桌创造价值的效率就越高,创造的收益自然也就越高。

效益和效率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讲的是单位资产产生的价值,后者讲的单位资产的周转速度,最终也落在资产的价值上。这是事物(资产)的两个方面,企业经济活动的经营质量既取决于资产效益,也取决于资产效率。就好像一个餐厅的经营质量既取决于其每张餐桌的单位产出,也取决于其每张餐桌的翻台次数(周转速度)。

经营和管理看似是同一种事物,其实却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虽然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二者经常同时出现,但在理解、分析和研究时,我觉得还是把经营和管理拆分开来更容易着手,也更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