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信+自爱

自尊体现了人们自我肯定的程度。自我肯定基本有两个主要内容,构成了自尊的两大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自信,即对自己做事的能力的一种肯定的感觉,也可叫作胜任感。胜任感是对世界能够施加影响的感觉。它不是指宏大的立志和盲目自信的态度,不是指相信自己是一个全才,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层面,是指我们在专心做一件事情或努力去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的好的感觉。

自信的人具有行动的效力和执行力,而不是天天承诺。

自信是对自己胜任的感觉,它与能力本身往往不是一回事情。比如,单位年会上,大家让某人表演一个节目,他简单地想了想,然后就自然地唱了一首老家的民歌。他也许唱得不好,但他很专心、投入,没有什么腼腆和不自然,他不仅大方得体,而且很专心与胜任,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表演上。人们顺应着他的大方,感觉很自然流畅。

这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持有基本的信任态度,具有“我能行”的良好感觉。

这种自信不是装出来的,也不需要承诺,而是发自内心的,是自我状态的自然流露。

另一个人,平时私底下能唱会跳,但在年会上,当大家让他唱一首歌的时候,他非常紧张与害怕,在很长的沉默中搜索着自己最拿手的歌是什么、哪首歌才能获得大家的好评,结果没有一首是自己满意的。虽然他在私底下唱歌表演水平很高,但由于对能力不自信,他开始害怕,因此无论唱哪首歌,都会声音发抖,忘记歌词。

自信使人更加主动、自主、自发,有助于人实现自己的潜能。

自尊的第二个要素是自爱。即对自己的生命或存在的无条件的热爱感、对自己倾注着爱的感觉。

所谓无条件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喜爱和尊重,不取决于任何自己身上的特定品质和原因,而是取决于自己是一个生命个体,取决于自己活着。“我是可爱和有价值的,只是因为我在这儿,而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成功的事情或招人喜欢的事情。”这种自我悦纳是指,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爱自己。

有一个母亲因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前来咨询,我发现她半边脸长满了青紫色的胎记。我感觉到很尴尬,谈话时下意识地躲闪着她的目光,不敢去直接看她的脸。我为此感觉到紧张,觉得她会因为觉察出了我的反应而产生自卑。事实上我想多了,她丝毫没有注意我的表情,她非常自信、专注地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带着共情和平静描述自己孩子的学习困难问题,而智力测验表明,她的孩子智力明显落后,学习非常困难。这个母亲有何等强大的自爱的力量啊。

我曾经给另一个同样有胎记的中学生咨询。相比之下,她脸上的胎记小多了,而且治疗过后几乎看不出来。可她还是因为害怕同学嘲笑而不去上学了。她进来时,用纱巾遮住了半边脸,与我交谈时,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我觉得她眼睛里关注的都是和胎记有关的事情。她母亲一直帮助她找医生治疗胎记,但是,治疗实在是太疼了,而且没有根治的方法,只好放弃。

我感觉到,这个孩子不接纳自己的外表,对自己的爱是建立在外表基础上的。

自爱是自尊的核心内容,也是自尊最为重要的积极功能。它令人保持稳定的内聚力和整合性,在被人排斥和打击面前,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自我认同。

自尊的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总体上,自爱是自尊的核心成分,自爱对自尊影响更大,而不是自信。

不过如果只是从内部视角看待自尊问题,那么,为什么自尊的苦恼总是发生在他评和人际比较中,而不是发生在个人自评的过程中呢?自尊与人际关系有什么关系?自我评价感觉与别人的评价有什么关系?我们下一章来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