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01 有边界感的父母,都懂得放手

有的父母明明付出很多,和孩子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可;有的父母看似付出很少,和孩子的关系却很融洽,很容易就得到了孩子的认可。

特别是在辅导孩子上,这种情形尤其明显。

有的父母恨不得手把手地教孩子每一道题,然而,父母越是这样,孩子反而越学不会。有的父母不怎么管,孩子反而能很自觉地把作业写完。并且,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不需要家长辅导作业。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问题出在边界感上。

父母养育孩子,有两件事很重要:一是爱,二是放手。

生活中,那些没有边界感的父母,主观上对孩子的爱越深,客观上对孩子的控制就越紧。最后,爱反而变成了让人窒息的牢笼,一点点消灭了孩子的自主意识,扼杀了孩子的自我。有边界感的父母都懂得放手。

其实,真正有边界感的父母,不是完全不管孩子,而是在不伤害孩子自主性的前提下,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自驱力上: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生活和学习上各种问题的能力。

而培养自驱力的关键,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步养成的各种模式化和自动化的动作、行为、态度、方法、生活方式、道德品质、精神状态等。

人之所以会拥有习惯,按照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有一种叫图式的运行模式。图式是一种认知框架,或者心理模型,用于组织和解释个体对世界的经验。

简单来说,我们对遇到的人,看到的物,经历的种种事情,都会在头脑中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形成一张张“图纸”。因为有这些“图纸”的存在,我们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的工作量被大大简化。

举个例子,一个小朋友走到十字路口时,父母对他说“红灯停,绿灯行”,那么,以后再遇到其他路口时,这个小朋友也会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来通过路口,因为在他的头脑中,已经拥有了“红灯停绿灯行”的图式。这个图式,就成为他在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被保存下来。

习惯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就像魔法里的一个个咒语一样,只要被触发,就会产生神秘的能量,帮助人们实现目标。而且整个过程是自动的,不需要耗费太多的心理能量。

因此,孩子在学习上有没有强大的自驱力,取决于他的“习惯库”是否丰富。

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就如同拥有了强而有力的翅膀,未来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良好的习惯,可以帮你开启事半功倍的人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