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慢性病定义及流行病学

【学习提要】

1.慢性病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2.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

【定义】

慢性病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疾病的概括性统称。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流行病学】

慢性病在我国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是威胁我国社区居民健康和造成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由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慢性病风险因素日益流行,慢性病患病情况已日益严重。根据1998—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我国慢性病患病率从1998年的15.74%上升至2018年的34.29%。其中,中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的群体,2018年65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发病率为62.33%。一项中国2010—2019年中老年慢性病共病发病率的Meta分析显示,我国中老年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1%。表1-1-1列举了目前我国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趋势。

表1-1-1 我国常见慢性病流行病学趋势

续表

虽然中国在减轻多种疾病和残疾负担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针对慢性病,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方面,仍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中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之和为80.7%。根据《非传染性疾病2030倒计时》(NCD countdown 2030)公布的数据,在2016年全球死亡的5 690万人中,有4 050万人(71%)死于非传染性疾病。至2017年,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COPD占据了中国人群主要死因前5位中的3位。

慢性病对于居民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慢性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思考题】

1.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包括哪些?

2.慢性病发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有哪些?

(任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