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第2版)
- 王毅 张秀峰主编
- 919字
- 2025-03-18 18:33:09
三、标准操作规程
见表5-1。
表5-1 静脉输液标准操作规程

续表

疑点导航:
1.穿刺前评估肢体活动度,对于有肢体偏瘫、有乳腺癌根治手术史的患者不宜选择同侧肢体输液。
2.若为小儿输液,应根据患者年龄及血管情况选择针头为或
的输液器。
3.体位 一般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等,以穿刺部位不受压为宜;特殊情况除外,如休克患者建议取中凹位,急性肺水肿患者取端坐位等。
4.若为传染病患者,操作者必要时需穿隔离衣,戴手套。
5.血管的选择
(1)遵循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使用的原则,不可在关节、瘢痕、感染、渗液、静脉瓣膜处穿刺。
(2)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3)婴幼儿不推荐首选头皮静脉,若选择头皮静脉穿刺,应了解静脉走向,注意静脉与动脉的辨别,一旦误入动脉可见穿刺血管呈“树枝状”发白,患儿出现尖声哭闹,应立即拔针,安抚患儿及家属,穿刺点按压,防止血肿发生。
(4)不推荐选用下肢静脉输液(除小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外),以免导致血栓性静脉,但对于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可选择下肢静脉输液。
6.皮肤消毒 用皮肤消毒剂螺旋消毒2遍,时间不少于15秒,直径>5cm,自然待干。
7.输液速度的调节
(1)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液的性质调节输液速度,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
(2)对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及输注高渗、含钾药液的患者,要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3)对心肺功能良好、严重脱水、休克患者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4)胰岛素或降压、扩血管类特殊药物必须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病情调节输液速度。
8.输液过程中的观察 加强巡视,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输液故障或输液反应;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严防发生空气栓塞;持续输液24小时以上者,需每日更换输液器和药液。
9.输液期间做好健康宣教 应告知患者或家属:①药名、药物用途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需配合的事宜;②在输液过程中不可自行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输液并发症的发生;③若出现穿刺部位肿胀、疼痛、液体不滴或有身体不适(小儿患者不明原因哭闹),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10.拔针前必须核对医嘱,确认患者当日治疗全部结束方可拔针,以免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