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肺结核

临床病例

患者,女性,61岁。以“反复发热、咳嗽、咳痰1个月,咯血1日”为主诉入院。患者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3℃,多于下午出现,伴咳嗽、咳少量黄白黏痰,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感冒和止咳药物”后反复低烧,有时夜间盗汗,同时出现乏力,伴活动后气短。昨日出现咯血一次,鲜红色,量30~40ml,为系统诊治收入院。患者病程中无胸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咳粉红色痰。食欲、睡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2个月前因“胆囊结石”行切除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病史采集要点

●常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气短、发热(长期午后低热)、怠倦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月经不调或闭经(育龄女性)。

●诱因:劳累、受凉、免疫力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等)。

●诊治经过:使用抗炎药物等情况,有无效果。

●与之鉴别的常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发热、乏力。

●流行病学史(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既往史(曾有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病史,糖尿病病史及控制情况,慢性疾病等);用药史(免疫抑制剂等);预防接种史(卡介苗)。

本例患者:反复低热、咳嗽、咳痰,有乏力、盗汗、痰中带血,食欲差,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8℃,脉搏10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8/82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呼吸急促,口唇无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少许干啰音,右肺为著。心率10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体格检查要点

重点关注肺结核的呼吸系统体征。病变范围小时,体征不明显。

●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

肺实变体征(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

●较大空洞性病变:

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较大范围纤维索条形成:

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并可闻及湿啰音。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望诊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支气管结核:

局限性哮鸣音。

●其他:

原发性肺结核可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可伴肝脾大、眼底脉络膜结节,儿童患者可伴皮肤粟粒疹。

本例患者:体温37.8℃,脉搏104次/min,呼吸22次/min,呼吸急促,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少许干啰音,右肺为著。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0.0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3.8%,Hb 133g/L,PLT 334×109/L。

ESR 36.0mm/h,CRP 30.10mg/L。

肝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肺肿瘤标志物、PCT、B型钠尿肽、凝血功能、传染四项、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均未见异常。

动脉血气分析:pH 7.45,PaCO2 44mmHg,PaO2 73mmHg,SaO2 95%。

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24小时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抗酸杆菌(++)。

PPD试验:(++),皮肤硬结直径 11mm,无水疱、坏死。

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阳性。

Gene-Xpert检测:MTB检出低(++);利福平耐药未检出。

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腹部彩超: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肺功能: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MMEF、MEF50、MEF25降低,肺弥散功能正常范围,肺总量正常、残气量正常、残总气量百分比增高。

胸部平扫CT:双肺可见淡片状渗出影、小结节影。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可见空洞形成及小斑片影,大小约28mm×25mm;双肺多发粟粒结节及微结节(图 2-7-1)。

气管镜检查:①主气道中下段、隆突、右主、右肺中间段以下弥漫性干酪样新生物;②右主、右肺中间段、右肺中叶、下叶狭窄。

毛刷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抗酸杆菌(+++)。

图2-7-1 肺结核胸部CT

支气管灌洗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抗酸杆菌(++)。

毛刷镜检:可见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未见恶性细胞。冲洗液无致病菌生长。

辅助检查要点

实验室指标及辅助检查可协助诊断。

●一般状况评估: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ESR、血糖、凝血功能、传染四项、心脏、腹部彩超、肺功能等。

●重要的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或CT。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抗体检测: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Gene-Xpert检测。

●确诊、制订化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痰涂片、培养法(金标准)、药物敏感试验、其他检测技术(PCR等)。

●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毛刷、灌洗)。

本例关键线索:ESR,24小时痰查抗酸杆菌,胸部CT,PPD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Gene-Xpert,支气管镜下表现及毛刷、灌洗标本查抗酸杆菌。

诊断标准

●肺结核的诊断是以病原学(包括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查为主,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相关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以病原学、病理学结果作为确诊依据。参考《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17)。

●肺结核分类标准: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菌阴肺结核。

●肺结核的记录方式:按结核病分类、病变部位、范围、痰菌情况、化疗史程序书写,如继发型肺结核,双上肺,涂(+),复治。

本例患者: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反复低热、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咯血,食欲差。查体:呼吸急促,口唇无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干啰音,右肺为著。心率10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CT、气管镜镜下表现符合,PPD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Gene-Xpert检测均阳性,同时24小时痰涂片及毛刷、灌洗均查到抗酸杆菌。诊断明确为继发型肺结核,右肺,涂片(+),初治。

鉴别诊断(表2-7-1)。

表2-7-1 肺结核鉴别诊断

续表

本例患者:该患者需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要点

●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化学治疗方案分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

●常用抗结核病药物

细胞外菌群: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

细胞内菌群:吡嗪酰胺(Z)、利福平(R)。

偶尔繁殖菌:利福平(R)。

休眠菌:注意依赖机体免疫功能。

●标准化学治疗方案: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含涂阳和涂阴) 每日用药方案:2HRZE/4HR

间歇用药方案:2H3R3Z3E3/4H3R3

复治涂阳肺结核 每日用药方案:2HRZSE/6~10HRE

间歇用药方案:2H3R3Z3S3E3/4H3R3E3

其他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肺结核外科手术治疗。

本例患者:该患者诊断继发型肺结核,右肺,涂(+),初治。

●给予每日用药方案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

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

●注意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

肺结核诊疗流程(图2-7-2)

图2-7-2 肺结核诊疗流程

T-spot.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

(王佳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