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下面按照许润三成长经历轨迹,简要分析其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一、少年启蒙中医之路

——读经典,理论源《内经》,杂病法仲景,温病宗吴瑭,确立温阳思想

许润三年少开始随江苏当地名医崔省三先生学医,读的启蒙书籍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因习医地处江苏,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随老师出诊所见的病患多为因“伤寒”“发热”“出血”等前来就诊的患者,崔省三先生经常使用的是张仲景经方和吴鞠通营卫气血理论指导下的方剂。经过跟师临床,许润三对老师反复使用的方剂、经常增减的药物、患者疗效反馈等一一揣摩,牢记在心。四年学徒结束后,许润三独立门户,开业行医,将从老师处习来的仲景经方、鞠通方也一一使用。在此过程中,用心习医的许润三有了一些不同的发现和感悟:如治疗一些温热病患者,由于过用寒凉药物,抑制了仅存的一丝阳气而难起沉疴,当配伍适量附子等温阳之品后,反而有助于患者病情向愈。由此许润三领悟到,机体的阳气是健康的原动力,必须加倍呵护。过用寒凉会伤及阳气,易致使机体无力抗邪;同时,寒凉使邪气凝滞,反阻碍气血运行,形成血瘀。在这一时期,许润三的“温阳助阳、温经活血”治疗思想已初露端倪。

二、壮年迁居,根据古人经验,确立温阳学术思想

——师法景岳,强调肝脾肾三脏功能,阴阳相合

1957年许润三从南京调到北京,从南到北的经历和所见疾病的变化,给他的学术思想、诊病特点带来进一步的影响和变化。与南方多见热病不同的是,北方气候寒冷,患者素体多阳虚体寒,寒性疾病多发。鉴于北方常见疾病的特点,许润三仔细研读了《景岳全书》,对张景岳的补肾阳、重视命门之火的理论有了较深体会,特别是对张景岳针对朱丹溪之“阳有余阴不足论”,创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学说,并创制许多著名的补肾方剂(如大补元煎、左右归丸等)认识深刻。此外,许润三在北京中医学院期间,经常与当时的同行、近现代耳熟能详的名老中医,如印会河、刘渡舟、陈慎吾、胡希恕等探讨中医临证处方和用药经验,进一步确立了“温肾助阳,温经活血”的学术思想。在临床治病中,诸如桂枝茯苓丸、温经汤、艾附暖宫丸等温经名方,附片、桂枝、肉桂、干姜、巴戟天、鹿角霜等温阳药物,更多地出现在许润三的处方当中。

三、中老年专攻妇科,立新说,调经种子60载

——建立冲任督带胞宫妇科理论体系,善用入冲任督带胞宫之品

1961年许润三被安排到东直门医院妇科,到了妇科后,他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读经典,和妇科名家交流,参与教材编写等,鉴于妇人的“经带胎产杂”与内科、儿科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不孕症患者的诊治,让许润三开始沉下心来思考。这期间,他对张锡纯、张景岳、傅青主女科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学习,对肝脾肾三脏在妇科疾病中病因病机的变化,以及围绕肝脾肾三脏的辨治用药都有了深刻认识。而对于与妇科疾病相关的经络体系,许老更加注重冲任督带四条奇经的作用。这一认识,与当今中医妇科教材略有不同。中医药院校成立之初,在南方罗元恺教授和北方马宝璋教授编写的中医妇科教材中,他们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妇科生理的论述,明确了“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与女性的月经和妊娠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是女性生殖功能与月经周期调节的核心,教科书至今仍沿用这一表述。许润三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脏腑(肾肝脾)-气血-冲任督带-胞宫的中医妇科生殖轴理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专攻妇科疾病的过程中,张锡纯的调冲、理冲,重视奇经八脉的学术思想给许润三很大启发。结合妇科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实践,许润三开始多用鹿角胶、鹿茸蜡片、龟板胶、阿胶、紫河车、穿山甲、蜈蚣、土鳖虫等入冲任督带胞宫的血肉有情之品治疗妇科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84年,许润三调到中日友好医院后,开始专注不孕症治疗。当时因为辅助生殖技术尚未普及,输卵管问题引起的不孕症所占比例较大,这引起了许润三的思考,他独创性地提出了输卵管和中医“胞脉”相当,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技术作为诊断依据,根据影像结果,采用行气活血经方四逆散加减组成经验方“通络煎”,分型论治输卵管问题导致的不孕症,效果较好,治愈不少国内外患者,被当时的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形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许润三在临床中,以“种子助孕”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围绕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出其他妇科疾病的诊疗策略。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输卵管堵塞原因导致的不孕症通过现代技术可以解决,许润三妇科学术思想和治病方法,在卵巢功能问题导致的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早衰、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盆腔粘连、免疫原因所致流产、习惯性流产、辅助生殖技术中面临的新问题以及男性精子发育问题等方面又得到广泛应用。40多年来,许润三在治疗输卵管不通的“通络煎”基础上,又创制了众多经验方,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闭经的“调冲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益坤抑痛丸”,治疗男性精子活力下降的“四物五子加减方”,治疗男性前列腺炎的“四逆散加减方”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王 清 刘之椰 许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