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守护老年健康
- 于普林 张存泰主编
- 985字
- 2025-03-15 09:58:58
院士寄语
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陈可冀
人生苦短,即便活到100岁,也不过三万余天,的确是太短了,所以大家都心存健康长寿的美好期望。千百年来,长寿都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从古时徐福东渡寻求不老仙药,到如今研究各种各样的长寿保健方法,无不体现了人们对长寿的渴求。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当今人们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这个中国人均寿命已经近78岁的时代,人们不仅要实现存活期的延长,更要保证生命的质量,将寿命与健康相结合。在我看来,仅仅是活得老,其实不如活得好,如果长寿是以降低生活水准为代价,变成毫无快乐而言的“苟活”,那就失去了长寿的意义。
人体的衰老和死亡都是自然规律,人类寿命的长短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以帮助老年人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所以老年人注重保健和养生是很有必要的。关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厚德养性、中庸调和以及修身养气。
首先是厚德养性。强调德高者长寿,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已然形成一种共识。《黄帝内经》在分析百岁老人长寿的原因时有言:“所以能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种重视道德修养与健康长寿关系的观点,与现代医学发展模式和新的健康理念是相通的。
其次是中庸调和。它追求的是人身阴阳、气血、动静的多方位协调,而不是局部的解剖学或单纯的某一生理学效应。在中国传统养生术中,倡导“动静结合”。老年人要坚持运动,可以适当练习气功、太极拳、八段锦、内养功等,但要考虑到身体状态,“动以养生,但莫大疲”。
最后是修身养气。气,是中国古代先贤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目的,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正气,包括人体抗病、调节和代偿等功能。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补,常用的药补方有强身健脑、固肾补气的龟龄集,女性益气养血、补肾健脾的定坤丹等,并结合针灸、按摩、食疗等措施来多方面调理,达到延缓衰老的功效。
古人云:“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养生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因此对于养生,老年人要做到“从不刻意,却不随意,但要注意”,建立起科学的、联系个人实际的养生方法,破除养生迷思。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利,但须事事尽心。祝大家都活出满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