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产业政策概念的界定

自“产业政策”一词出现以来,虽然众多学者和一些组织机构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定义,但迄今为止,学者们对产业政策的理解仍未达成共识。本书选取部分代表性文献以及维基百科中关于产业政策的解释,以分析不同定义的共性和差别。在此基础上,给出本书对产业政策定义的理解,见表1-1。

表1-1 部分代表性文献中对产业政策定义的理解

表1-1表明,尽管不同的学者对产业政策的定义并不相同,但他们之间仍存在着一些共同点:首先,产业政策的对象均指向特定产业中的企业,也就是说,产业政策资源的分布均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有偏性”或“歧视性”;其次,在产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府均设定了产业政策目标;最后,尽管产业政策的具体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在不同的定义中,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都是主要的政策工具。

定义之间的差别体现如下。第一,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不同,这反映了经济学家们对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认识的分歧。林毅夫(201-1)认为,产业政策的作用在于培育新产业,主要措施包括为新产业提供信息支持、协调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关联投资、补偿先驱企业的信息外部性以及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在林毅夫(2017)看来,市场本身存在着信息外部性和协调失灵,需要政府“有为之手”的干预;张维迎(201-6)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对私人企业在生产领域的一种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不包括普遍性的政策、专利保护以及地区政策。在张维迎看来,自由市场能够自我实现最优资源配置,产业政策的存在没有理论依据,因而也是完全不必要的。第二,产业政策涵盖的范围不同。Johnson(1-982)认为,产业政策泛指促进发展的各种政策总称,如出口工业区、保税区等;罗德里克(2008)则将产业政策限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主要政策工具为政府补贴、税收减免、低息贷款和关税。

借鉴相关文献的定义,本书中的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对特定产业进行干预的政策总称,主要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关税、市场准入、低息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