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
- 席建成
- 651字
- 2025-03-28 16:20:55
1.2.2
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国的治理实践中,中央向地方的分权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同时在理论上,大量的文献都强调分权和地方之间的竞争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国的改革实践通过政治上的相对集权和经济上的相对分权,保障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以中央政府发展目标为导向的同时,成功发挥了向地方分权和地区之间竞争的内在优势,被认为是当代联邦主义最成功的案例。
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为政治上的相对集权和经济上的相对分权(根据行文的需要,下文有时简称为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在政治层面,中央政府通过组织和人事制度掌控着(省级)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升迁和调动,并将具体任务通过“行政分包制”下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的行为与中央政府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在经济层面,经济上的相对分权给予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自主性,鼓励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积极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并展开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在政治层面,中央政府的权威可以通过中央政府考核内容的变化对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影响来体现。政治集权的体制下,随着中央政府发展目标的变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内容相应改变,影响了地方政府在不同任务上的努力配置,进而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层面,向地方分权主要体现为财政分权。财政分权是指中央向地方下放一部分财政管理与决策权的过程,是经济分权的核心要素。财政分权程度可以采用收入法指标(Revenue Index)、支出法指标(Expenditure Index)、财政自主度指标(Fiscal Autonomy Index)来衡量,不同指标的测算方法将在第六章中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