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专为中国读者写的方法导论。书中的所有法律实例都源自《民法典》《刑法》 《公司法》和其他民商法律1, 也补充了若干有意思的法院判决。使用这些令读者感到亲近的法律材料,是希望降低进入法经济分析的门槛, 并凸显法经济分析方法在大陆法系、在中国的实用价值。

本书20讲分为三大部分: 入门、进阶总论、进阶各论。没有任何基础的法律本科生, 应该也能自行阅读而理解入门部分。进阶总论中的数讲, 处理法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无论读者感兴趣的部门法为何, 总论中探讨的效率概念、经济分析的本质,都能派上用场。进阶各论则关注民商法, 并更细致地定义概念,一步一步解析法经济分析的思考步骤。

本书之写作目的不在取代美国法经济学教科书的中译本。尤其在本科三、四年级或研究生的法经济学课程中, 本书更适合指定为开课前自行阅读的材料, 并由授课教师在前几周课程中补充说明。有了本书的铺垫, 再引导学生选读美国法经济学教科书的中译本的部分章节, 效果更佳。

本书没有任何数学, 甚至没有任何经济学图表, 所以数学不好不是障碍。透过各种中国法问题的扼要经济分析, 本书展现经济分析的洞见。如果读者对法律规范的大千世界有浓厚兴趣, 本书帮你培养法经济分析的视角。原本若雾里看花, 读完本书后应可洞若观火。本书仍然大量援引美国法经济分析学者的理论, 但即使没有任何美国法背景知识的读者都能看明白。

本书和所有欧美学者所撰的法经济学教科书的另一不同处是:本书有一个明确的对话对象: 法教义学。本书许多讲阐释了法教义学的内涵, 论证为何 (德国式) 法教义学不足以帮助法律人完成所有的应然论证任务。但是,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打倒法教义学。反之, 本书以浅白的法理学分析, 说明为何法教义学必须结合经济分析, 成为社科法学, 以及如何结合。

本书和其他法经济学教材的再一不同处是: 本书引用外国学说时, 穿插了超过30则与学说倡议者有关的小故事。我在成年后才赴美取经, 但有幸和法经济学第一代掌门人(Coase、Calabresi、 Manne、 Posner) 以降的好几代学者学习、从游、共进于道。在小故事的栏位中, 我回忆法经济学大师写过的宏论、他们个人的小故事、他们 (不经意) 教导我的做学问应有的态度。这是本书最柔软的一块。这些一流法学家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或许说破了不值一文钱, 但至少对我个人而言, 直到大师点醒,我才从迷惘中脱困。

这本书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写成。这并不是客气。第2、 10、11、 12讲改写自我和王鹏翔合写的《论经济分析在法学方法之运用》 (载《台大法学论丛》 2019年第3期, 第791—871页) 。第5讲取材自我和王鹏翔合写的《经验面向的规范意义——论实证研究在法学中的角色》 (载《 “中研院”法学期刊》 2015年第17期, 第205—294页) 。第13 讲改写自我和戴昕合写的《比例原则还是成本收益分析? ——法学方法的批判性重构》(载《中外法学》 2018年第6 期, 第1519—1545 页) 。第20 讲改写自张永健: 《新私法学》(载李建良编: 《研之得法》, “中研院”法律所2021年版) 。其他讲则大幅改写自两本繁体书: 《法经济分析: 方法论与物权法应用》 , 元照出版公司2021 年版; 《社科民法释义学》 , 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版。而在写作这些篇章的过程中, 又受过无数人的批评指教, 尤其贺剑和艾佳慧对我的方法论批判, 让我受益最多, 特别再次感谢。

由于本书的导论性质, 在将上述文论打散、重组、改写为体系书的过程中, 略去了许多外文文献的注释, 以便控制本书的篇幅。我的删减原则是, 每一讲第一次引用该外文文献时, 不删减;后续引用时尽量不再注明。如此, 读者仍可知道每一讲的思想来源, 但不会被过多的脚注弄得分心。此外, 本书旨在让学子明了法经济分析与法教义学的结合方式。因此, 不属于法经济分析、中国法的法教义学文献, 尽量略去, 以省篇幅。一些延伸、补充内文论述的英文法经济分析文献, 略去; 已经成为法经济学常识的说法, 不加注。详细的文献引注都可以从笔者过去曾发表的上述文论中查得。

会写这本书, 源自北京大学出版社郭薇薇老师的发想与提案。郭老师比我年轻, 这么说失之不恭——但她真的是本书的“媒人兼产婆”。本书审校阶段, 由邓丽华老师接手; 邓老师认真负责,让本书更加完善。在思考本书大纲时, 戴昕、刘庄、蒋侃学、黄种甲、陈冠廷、许菁芳、张凯评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他们已经或即将成为比我更好的社科法学学者。陈弘儒提醒我要严谨界定法经济分析的范畴与许多关键名词。成书过程中, 钟诏安搜寻最新判决、文献, 陈冠廷反复阅读初稿, 提供宝贵建议, 居功厥伟。朱明希、欧苡均、黄鹏哲、韩馨仪、朱一宸、张哲伟、杨智文阅读全文, 提供修改意见。

2023年3月

1 本书涉及的法律, 除明确标注国别的以外, 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如《民法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