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款故事力:24个神奇故事公式
- 李海峰 曾瀛葶 吴嘉华编著
- 2601字
- 2025-03-28 19:13:12
上篇
找到我的故事
第一章
如何获取故事灵感
第一节
放空,灵感才会闪现
(文◎吴嘉华)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
/执着于“躲猫猫”的灵感/
最近要写一篇文章,我日思夜想,陷在无感、硬想的状态里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一点灵感都没有。索性,我选择放过自己,换上一身舒适的衣服,选中一首平时爱听的轻音乐,戴上耳机,一个人出门走走。
当自己处于完全放空的状态中时,感官神经仿佛变得敏感,更容易、更清晰地感受着周边的生活琐事:大堂管家的笑容、外卖小哥的焦急、下棋老爷子之间的斗嘴……平常不会加以留意的一幕幕,都映入了我的眼帘。
我散步回来时,在楼下的大堂里听到两个分别带着孙儿的老人家在聊天,其中一位老人说:“你孙儿好乖、好听话啊,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真懂事……”
一开始,我看着那个被夸的小孩,下意识地露出了慈父般的微笑。但是,下一瞬间,我被“听话”这个词击中了。
/一条“不听话”的成长路/
我曾经也是很多人口中“听话”“懂事”的孩子。
从小,我按部就班地一步步成长,工作后循规蹈矩地发展,由一开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业务岗,到中外合资企业的总裁助理岗,勤勤恳恳,都给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在这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我也由一个人生活,到拥有了自己的家庭。随着身份、角色的增加,我逐渐产生了“认真规划人生”的念头。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但是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不要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探索一下自己的人生会不会有更多的可能。
2014年8月9日,我的大女儿星星出生了。在星星睁开双眼的瞬间,“责任感”这三个字跃至我心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爸爸”这个角色所应该肩负的责任。用我太太的话说,女儿出生以后,我好像“长大了”,更愿意去分担家里的琐事了……
我对于“责任感”这三个字的理解,是不仅要努力赚钱、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还要以身作则,成为子女的榜样!打个比方,父母是“原件”,子女是“复印件”,父母怎么做,子女都看在眼里。我希望随着女儿的不断成长,我可以有更多的经历和她分享,让她在了解我的同时,也愿意分享她的想法,让我了解她。
女儿的出生,给了我改变的勇气。仅有想法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做法,才有意义!终于,2015年9月,我决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第一次开启我的“不听话人生”,选择进入身边很多长辈、朋友不看好的行业——保险业!
“保险业务很难做……”说出我的想法后,这是我听到次数最多的反馈。但也是这句话,激发了我心中的不听话因子,促使我毅然决然地踏进保险业。
正是因为难,才有做出成绩的机会;正是因为难,才想拼命地出类拔萃;也正是因为难,才可以看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潜能!
在我看来,对待质疑,反驳、陈述、沟通、交代都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行动证明自己!
想起我的父亲,一个传统的一家之主型壮汉,我能想象到对于我转入保险业的决定,他会给予多大的质疑和不理解,然而我清楚,他不是想和我对着干,只是心里有很多担心:担心我的收入不稳定、担心我的工作压力太大、担心一岁多的孙女星星生活得不好……为了避免他的焦虑,我并没有事先和他沟通换工作的事情,而是来了一次“先斩后奏”——我打算用实际行动获得他的认可。
也许是因为全情投入,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很幸运,经过实践与磨炼,我的成绩在收入上得到了体现:三个月的时间,我赚到了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收入。
在那三个月里,我听到的来自客户和朋友的最多的反馈是:“嘉华,我能感觉到你是认真的,相信你……”
客户和朋友的认可、能力的提升、收入的增长,让我鼓足了勇气,也有了底气,在一顿平常的晚饭中,我对爸爸说出了那句看似很轻松的话:“爸,我换工作了,去做与保险相关的工作了……”
当时,我爸既震惊,又气愤——震惊于我的大胆,气愤于我的自作主张。然而,时间又过了两个月,在2016年有众多亲友在场的春节聚会上,我很惊喜地听到爸爸对他的好朋友说:“嘉华现在在做与保险相关的工作,有需要可以找他……”
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异常感动,我知道,爸爸终于认可了我的选择……
/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累积/
在保险行业中工作的这几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总结、学会了思考。
在国有企业中的工作经历,教会了我做事的底线和框架;在合资企业中的工作经历,教会了我高效地to do list(安排与执行);而现在的工作经历,更多的是教会我把过往的所得串联起来,在实践中结合并提高。
五年的时间,从零开始。从毫无积淀到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百万圆桌会议会员[2];从普通的企业内勤人员到保险业全国赛的超级演说家;从拿不出可视化作品到联合研发全国首创保险业可视化展业工具“翼展业”;从一个人,到团队长,再到负责人,最终创办了保险人成交赋能平台“博明社”……我努力将每一次迭代的结果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起点,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走到今天。
五年过去了,别人眼中我的变化,可能是直观的收入变化,但是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变化,是我能自信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一种经过不断沉淀的、厚积薄发式的成长。
最初,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辅助”角色,现在,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也具备了“牵头”的能力,联动其他有能力的朋友一起去干一番事业,种种转变,让我感慨万千。这些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给了我很多可以和女儿分享的故事,也给了我继续跃迁的勇气和底气。
回看这五年,我是真的“不听话”吗?不,其实我还是那个听话的嘉华,只不过,如今的我更听从自己内心的话。
/放空,灵感自然闪现/
看完这个故事,你还记得当初那个苦苦寻找写作灵感,日思夜想却无从下笔的我吗?正如你所见,放空自己后,思路打开了,写出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在话下。
回想创作灵感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放空,对于我来说最关键的意义是让我放下手机,把关注焦点投放到生活中,感受身边的点滴小事,因此获得更多意外而来的灵感。这种状态,可以帮助我更顺畅地写作,也可以帮助我在发展事业的道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故事力公式 放空,迎接灵感
1.想做某事(写作/策划/项目……),没有灵感
2.什么也不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放空自己
3.用心观察、体验生活(列举事例)
4.找到共鸣,诱发联想(列举事例)
5.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文末要回到文章开篇讲述的故事,扣题)
练习题
套用上面的公式,写一篇自己通过放空,灵感迸发的故事。
◎本文作者吴嘉华,微信号为hiJoshuaWJH,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