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首次提到了“首都圈”的概念,随后的几十年中这一概念不断得到探索与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正式确立。 2014-2022年,京津冀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载体加速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持续深入,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对于京津冀三地而言,协同发展不仅仅能够整体提升三地的经济、产业、文化、制度等多维度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逻辑,打造共同发展城市圈,实现城市间的合作共赢。本书着眼于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上三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保制度设计进行论述,希望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在的特点中提出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本书首先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社保协同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社保协同发展的产生历程、目标和发展现状;其次,整理了京津冀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协同发展的现状,对其发展阻滞因素进行分析;再次,针对国内外区域社保一体化发展的案例经验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京津冀社保协同发展提供指引;复次,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阐述社会保险服务的均等化路径;最后,从制度的层面为京津冀社会保险协同发展提供顶层制度的设计思路。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本书立项、研究和撰写工作的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朱南军教授、张辉教授,吴诚卓同学、王心怡同学、张士奇同学、吴鹿其同学和刘灿同学,本书的完成离不开各位的辛苦付出!此外,还要感谢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的大力支持。最后,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支持,让本书能够顺利出版问世;尤其是本书编辑兰慧女士的细心编辑,让本书内容能够更加精确、更加完善。

朱南军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