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及民国初期呼和浩特房地产研究
- 李艳洁
- 481字
- 2025-04-03 18:25:05
第二章 清代归化城召庙房地产
清代归化城也被称之为召城,意味着归化城有很多藏传佛教黄教的召庙。明代中后期,土默特首领阿拉坦汗从青海将黄教引入蒙古高原,并扎根开花。阿拉坦汗所在的土默特部也成为蒙古高原黄教中心,其所修建的家庙——大召(明代也称银佛寺,清代赐名无量寺),一直保留至今。在清廷的授意和取舍下,大召逐渐成为清代土默特藏传佛教的代表召庙。为了笼络归化城土默特蒙古部落,清初统治者支持土默特召庙修建,掀起了几次修建召庙的高潮,召庙遍布土默特,归化城亦有了召城的美誉。顺治年间,归化城所在召庙喇嘛已经实行度牒制度,规定召庙规格和喇嘛数额。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式成立管理整个土默特地区召庙的喇嘛印务处,将归化城召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召庙附近的土地,被赐予召庙喇嘛。乾隆八年(1743),再次以重分香火地的方式确定了召庙喇嘛在归化城土默特的主人地位。
本章所研究的主要是清朝时期,归化城内黄教召庙的房地产问题,包括召庙房地产本身、召庙所拥有的庙产以及召庙喇嘛个人所拥有的房地产。后来因移民而修建的俗教寺庙,如三官庙、清真寺以及清中后期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均不在此研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