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一直是中国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从计划经济时期救济式扶贫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式扶贫,中国的扶贫政策、扶贫目标、扶贫对象和扶贫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经济时期的救济式扶贫对于当时范围广、程度深的贫困,减贫收效甚微。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国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了7.1亿多人。[1]中国贫困人口的急速减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农村的贫困性质从区域性、整体性贫困向个体性贫困转变,[2]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综合发展的扶贫方针,此后的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的开展为扶贫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技术上、政策上的支持。虽然中国的扶贫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和缺陷,即使在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各种问题也时时显露,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及时掌握贫困发生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在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扶贫政策和扶贫效果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政策得以不断调整,最终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扶贫体系,也将为世界减贫提供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