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利润暴涨
- 1990:我只想带儿女走正道
- 二蛇
- 2183字
- 2025-03-28 19:00:04
中午。
阿标饭店。
“服务员,再给我上两瓶啤酒。”
“服务员,我点的那道山水豆腐还没好吗?”
“服务员,再给我来一碟炸花生,还有酸辣椒再来两条。”
“服务员……”
经过两个圩日的酝酿,再加上官德标跟各村的知名媒人达成了合作,饭店开业的第三个圩日,人气彻底爆棚了。
如今不仅包括坐满了,就连饭店大堂也坐得满满当当,都快要加桌了。
而以陈小兰为首的三个服务员,更是忙得团团转,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
还有陈小莲这个老板娘,不仅要帮忙泡茶、点菜、收钱,时不时的还要帮着上一下菜啥的,同样是忙得脚不沾地。
至于官德标这个老板,除了要接待客人以外,还时不时的跑到厨房去帮忙,否则光靠三舅一个人的话,就算是把菜刀和勺子抡冒烟了也没那么快出菜。
好在,经过之前几天的磨合,大家配合得还算不错,整个饭店可谓是忙而不乱。
今天的饭店包厢,基本都被相亲的男女所占据。
在这些媒人的洗脑下,点菜的时候男方表现得非常大气,几道硬菜打底那是必须的,再加上一些素菜,还有健力宝之类的饮料,每一桌最低消费都是30块钱以上。
其中,最舍得花钱的那一桌,更是消费了足足43块钱,可以说是相当的豪爽了。
毕竟,阿标饭店的服务员,每个月的工资也就40块钱而已。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后世相亲的时候,如果男方对相亲对象非常满意,不少男人出手也是极为大方的,吃饭另外算,单单是打发红包,就能花个一千多甚至两千,这都是正常的操作。
而后世乡镇一些超市员工,工资也就1800块钱左右,一个月工资不够一次相亲的花费,真是一点都不奇怪。
对此,官德标喜闻乐见,并亲手把其中的一成返现给那些出了力的媒人。
这些媒人收到钱后,一个个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
虽说,作为媒人,只要安排男女相亲,不管双方有没有看对眼,媒人都会有一个红包拿,但谁又会嫌自己赚得多呢?
直到下午两点,双旺散圩了,热闹的饭店才慢慢冷清下来。
连续两三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对于服务员来说倒是还好,不算有多累,但是对于厨师来说,就比较累人了,再加上长时间闻着厨房的油烟味,连吃饭都没什么胃口,基本就是白粥配点清淡的小菜咸菜啥的就搞定。
邓允贵这个厨师自然也不例外,给大家炒了两道菜当工作餐,他便就着黄瓜皮快速的扒了两碗比较稀的白粥,就放下碗拿着水烟筒出去烧烟了。
陈小莲匆匆吃了碗白粥,就忍不住去拿账本算账了。
今天的生意,明显比之前两个圩日的生意要好得多,虽然还有晚餐的生意没做,但陈小莲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今天的营业额有多少了。
很快,营业额便统计出来了,看到上面的数字,陈小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官德标叼着一根牙签走过来,笑着问道:“小莲,今天营业额有多少了?”
“标哥,我可能是算错了,你等我再算一遍。”
说着,陈小莲便拿着计算机,仔仔细细的又算了一遍,结果发现营业额还是刚才那个数字,不由得满脸惊喜的说道:“我的天啊,今天的营业额竟然有452块钱,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官德标倒是不意外,笑道:“我倒是觉得很正常,光是刘九婶等几个媒人带来的人,就贡献了一百八十多块钱的营业额,如果减去这一百八十多块钱,其实营业额也就比上个圩日多一点而已。”
陈小莲佩服道:“标哥,你真厉害,竟然想出了跟媒人合作的办法。”
被老婆这么一夸,官德标也在为之前的灵机一动而感到得意,前世还没有哪家饭店走过与媒人合作共赢的经营路子,他跟各村的媒人合作算是开创饭店经营的先河了。
而效果,现在已经看到了,真的比想象中还要好。
哪怕为此让出了一成利润,那也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前世他能想到这一招,那他的饭店也不至于会开不下去。
心中感慨了一番,官德标才笑着说道:“现在我们饭店的名气已经传出去,生意也稳定下来了,是时候搞夜宵了。”
陈小莲问道:“标哥,做夜宵的话,还需要准备什么?”
官德标道:“该准备的我都准备得差不多了,等明天姐夫送一些田螺来,我先教三舅怎么炒田螺,等三舅学会了,咱们的夜宵摊就可以开业了。”
陈小莲惊讶道:“你还真懂得怎么炒田螺好吃啊?”
官德标笑道:“当然是真的,这是要用来做生意的,哪能开玩笑啊!”
陈小莲好奇的问道:“这个你是跟谁学的啊?”
官德标道:“这个你就不用管了,反正整个双旺,炒田螺没人能比得上我。”
陈小莲见状也就不再问,转移话题道:“阿文看家门的日期定下来了。”
官德标问道:“什么时候?”
陈小莲道:“后天,到时我们都得回去。”
“后天不是圩日,有三舅他们在,就算我们回去了也不影响做生意。”
说到这里,官德标问道:“既然要来看家门了,那身价钱肯定都谈好了,不知道女方那边要多少身价钱?”
陈小莲道:“听婆婆说是500身价钱,还要一台缝纫机,另外女方陪嫁一辆单车。”
“看来女方的父母还是挺好说话的。”
官德标不由得称赞了一声,双旺乡这边的身价钱,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普遍就要两三百块钱了,另外还要几百斤谷,至于缝纫机基本是标配了。
毕竟八十年代的农村,衣服基本都是买布回来自己做的,只有少数人才会花钱去买成衣,而只要做衣服,那缝纫机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每一个会做衣服的姑娘,在结婚的时候都会要一台缝纫机。
值得一说的是,要来的这台缝纫机,不是像身价钱一样给娘家,而是留在婆家这边给自己使用的。
如今,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女方身价钱只要500块,还陪嫁一辆单车,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不像一些女方父母,嫁女如同卖女,身价钱要得极高不说,另外还要这要那的,恨不得把男方家的血都吸光。
陈小莲赞同道:“女方的父母确实可以,看来阿文这个对象是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