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读懂财务管理:要点·实务·案例(财务人员进阶之道实战丛书)
- 刘金光编著
- 1482字
- 2025-04-21 20:06:01
1.1 财务管理工作层次
作为企业组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的第一方针就是为企业发展服务,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给企业创造更多效益,而不仅仅是去完成会计或出纳人员的工作。一般将财务管理工作分为图1-1所示的五个层次。

图1-1 财务管理工作层次
1.1.1 记账型财务
记账型财务是财务管理的最低层次,但同时也是最为普遍、人数基数最大的一个层次,它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该层次的大部分工作都停留在反映、记录阶段,工作内容也较为容易,主要是填制凭证、记账、结账、编制报表这几个环节;这也给社会大众带来一种不好的认知,认为财务会计就是单纯的算账、记账,只不过是“账房先生”,只要算好账,记好账,上报完有关报表及数据资料就算完成了任务,并不需要具体深入到管理工作中去。这个阶段也是财务管理的初级阶段,它的重点在于反映。
1.1.2 核算型财务
核算型财务其实是记账型财务高标准要求下的升级,其目的就是体现报表结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比性,这样,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报表真正的价值是用来分析,只有通过成本结构分析、异常分析,发现对经营有价值的关键点,才能体现报表的作用。此外,核算型财务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基本要义就是规范,规范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基础。
1.1.3 管理型财务
管理型财务的核心在于能否在财务部门打造出一个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管理,特别是集团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在于控制,而财务控制是这个体系中的核心。它对规范企业行为、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做到管理型财务,主要取决于记账和核算的基础是否扎实,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是否及时、准确,对税改、税收、税负、税政等一系列税收政策的理解是否透彻。
管理型财务在集团企业中属于财务直管,要求财务负责人在企业里是业务权威,能做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完整统一。
其中,全面预算、资金集中管理等措施的实现,需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财务部门是否重要,在各职能部门面前是否有话语权,并不取决于领导的重视,而是由自己的努力和对企业管理所取得的效果决定的。管理型财务并不是死板地按制度办事,而是要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这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真正的管理型财务应该跳出财务范畴,融入业务管理,既是业务权威,又是管理内行。
1.1.4 经营型财务
经营型财务要求核算业务不断细化,能够随时拿出经营部门想要的数据给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并主动为其服务。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品种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哪些品种对企业的贡献多;可以根据市场区域进行核算,从中发现销售政策应向哪方面倾斜;可以根据客户进行核算,让经营部门了解客户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还可以根据销售人员进行核算,让企业清楚每个员工所创造的效益。
1.1.5 决策型财务
决策型财务还需要有正确的决策分析,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决策、控制和考核,以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这正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所在。决策型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取决于各级管理人员的需求,各级管理人员的需求在哪里,管理会计的价值就在哪里。
例如,在价格决策方面,企业可能有很多对市场非常敏感的产品,这些产品要经常调整价格,但是调价的程序和依据需要财务部门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治理结构和投资方面,财务负责人一定要清楚企业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向,关注项目本身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的手续是否健全、企业法人地位如何、资产是否合法等关键问题。
从以上五个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企业走出了记账型财务阶段,准确和及时两大要求就会摆在面前,这也是财务能够进入管理、经营、决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