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斯化的伦理书写:理查德·赖特作品研究
- 李怡
- 2215字
- 2025-04-22 17:35:37
二
本书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与布鲁斯理论相结合,深挖了赖特作品表现出的黑人布鲁斯音乐、民俗、叙事等相关元素,将研究重点放在这些布鲁斯元素所表现的黑人生存伦理的本质上。本书选取了赖特不同时期的四部小说《土生子》《黑孩子》《局外人》和《父亲的法则》,在将它们视为一个动态的作品体系的同时,还将这些小说的主人公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男性主体群进行研究,以此来辨析黑人生活的伦理环境以及他们身处的伦理关系与他们做出的伦理选择间的内在联系。男性身份主题的动态更新实际上是20世纪布鲁斯音乐流变中的显性特征,本书通过比较赖特小说体系与布鲁斯音乐呈现的相似性,分析其中隐含的伦理价值观念,阐明了赖特在其小说中历时地勾勒出了黑人男性从男孩到男人再到父亲的伦理身份的转型,实则是对布鲁斯传统的继承与对黑人生存伦理的书写。本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围绕着“流变的布鲁斯与黑人生存伦理”以及“赖特布鲁斯化的伦理书写”这两个中心论题展开论述。第一节首先追溯了布鲁斯流变过程中黑人生存伦理是怎样得以发展和演变的,在辨析黑人生存伦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阐明黑人音乐,特别是布鲁斯音乐凝结了美国黑人种族气质以及他们代代相传的求生伦理和生存哲学。第二节将重点回归梳理赖特小说在主题呈现、叙事结构和修辞特色等三方面所表现出的布鲁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赖特如何在布鲁斯语境里去书写一些具体的黑人生存伦理问题。
第二章着眼于《土生子》中黑人生存伦理困境的研究。本章的第一节“幽闭空间的暴力伦理”分析了幽闭的空间与主人公别格病态的暴力倾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由于小说的背景是充满暴力的芝加哥黑人社区,暴力也是美国芝加哥布鲁斯音乐主题之一。因此别格的暴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布鲁斯语境下的暴力书写,即他行为中表现出的暴力取向是一种以暴制暴的布鲁斯呐喊和抗议。第二节“伦理身份的命名代码”从黑人传统的命名修辞特征来辨析小说中主人公别格和玛丽的伦理身份,指出他们悲剧命运源于他们试图破除身份带给他们的伦理禁忌,进而指出黑人男性身份造成的伦理两难是促使别格杀人的动因。第三节“布鲁斯化的伦理关系”着重从不同的音乐形态中反映出的社会伦理取向来辨析黑人家庭和社群内部存在的一些伦理误区,并独具匠心地将白人对待黑人的态度追溯到白人自创的“扮黑脸的滑稽艺术”的行为伦理的本质之下,说明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美国社会伦理环境严重地扭曲了人们的伦理价值观,甚至成为一部分像别格一样的黑人青年,铤而走险去杀人犯法的社会诱因。
第三章将《黑孩子》中白人家长制对美国种族伦理关系的深层影响作为研究重点。第一节“白人家长制伦理机制的历史反思”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美国社会白人家长制伦理机制的历史成因以及其对黑人实施种族殖民的本质。第二节“黑人家庭的伦理关系的误区”着重从黑人家长对孩子错误的伦理导向来分析基于白人家长制的种族伦理机制对南方黑人不健全人格的负面影响。第三节“家长伦理模式的意指与修正”是从南方黑人的基本求生伦理以及赖特个人破除“黑男孩”这一伦理身份两个方面,来分析赖特是怎样意指和修正白人家长伦理机制的。由此,本章阐明了《黑孩子》宛如一曲南方布鲁斯,如泣如诉地吟唱出黑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中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特质。
第四章利用爵士“转义”方法来论述赖特在《局外人》中是如何将黑人命名的意指性“转义”特征与黑人音乐传统以及西方哲学思想巧妙地融为一体的。第一节“社会暴力与传统伦理的‘爵士转义’”,以主人公克劳斯·戴蒙的名字所包含的种族、基督教和存在主义理念的复合“转义”特征为基础,阐明了克劳斯在隐性的社会暴力的驱动下否定和规避传统伦理的行为取向。第二节“布鲁斯恶魔的‘爵士转义’”,以分析克劳斯·戴蒙采用的化名以及他的行为与爵士乐之间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关系,来说明他的悲剧是美国黑人在对本种族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哲学双重误读后引发的伦理悲剧。他的犯罪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赖特反思黑人生存伦理与西方文明的关系后的爵士宣言:即黑人是西方文明的隐喻。
第五章《父亲的法则》作为赖特小说体系的尾声,重奏了黑人男性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新伦理困境。第一节“《父亲的法则》中延展的男性身份主题”主要从布鲁斯主题即兴重奏的特征将《父亲的法则》置于赖特小说体系之中,从而以它为一个反观的视点来梳理赖特小说书名间的链状“转义”关系。第二节“在场的父亲”旨在辨析鲁迪·特纳这位父亲虽然通过自我重塑成功地跻身美国中产阶级,他个人的确成功地摆脱了主流文化对黑人男性的塑型,但身为黑人父亲他对其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第三节“迷失的儿子”首先分析了儿子汤米作为黑人男性无法摆脱汤米叔叔的肤色宿命,并具体阐释出他意欲反抗的不仅是他父亲鲁迪·特纳所维护的法则,更是白人父亲的法则。由此可见,特纳父子是赖特小说男性主人公群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他们的悲剧告诉人们,时代进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变革,黑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以逃避历史、自欺欺人的方法去忘记黑人种族的苦难史,特别是如果黑人全盘吸收白人父权制的伦理观念和思维定式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此外,本书还增加了附录部分。为了不影响赖特小说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又能拓展对赖特作品研究的全面认识,本书收录了研究赖特早期革命诗歌和晚期俳句的两篇论文。同时,为了使理论表述更加清晰明了,本书还梳理了22个非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常见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