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南财赋中心的形成

第一节 从“饭稻羹鱼”到“乡贡八蚕之绵”

今之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上海,西接无锡,北衔长江,南濒嘉兴,乃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宋之苏州,“衣冠之所萃聚,食货之所丛集”“地沃而物夥,其原隰之所育,湖海之所出,不可得而殚名也”。[1]明之苏州,“拱京师以直隶,据江浙之上游,擅田土之膏腴,饶户口之富稠;文物萃东南之佳丽,诗书衍邹鲁之源流,实东南之大郡”[2]。又云:“府枕江而倚湖,食海王之饶,拥土膏之利,民殷物繁。田赋所出,吴郡常书上上。说者曰:‘吴郡之于天下,如家之有府库,人之有胸腹也。门户多虞,而府库无恙,不可谓之穷;四肢多病,而胸腹犹充,未可谓之困。'”[3]其所辖诸县,“常熟据海隅之形胜,长洲带茂苑之繁雄,吴江名著乎松陵,昆山秀钟乎玉峰,嘉定处练川之上,崇明居大海之中,惟吴县为最望兮依郡治以为雄”[4]

图1—1 明代苏州府境[5]

吴、吴中、姑苏、吴郡、吴州、中吴、平江、隆平等称谓,彰显其历史之悠久。宜人的气候,平坦的地势,密布的河网,不仅使苏州天然具有成为鱼米之乡的条件,并且也具备成就经济重心和财赋重地之潜能。然而,唐代之前的苏州经济,虽有一定发展基础,但在全国经济重心转移之前,并不特别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