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设坛比武

赵炳心中暗惊,这王家家主果然老谋深算,一眼便看穿了自己的心思。

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大笑道:“王家主巧舌如簧,若生在战国,怕也是苏秦一般的人物!

好,某应下了,也不要尔等一半家产,每家出三千石粮食,或是价值相当的兵器。

另外,每家再出二十人入我军,账房先生也好,武卒也罢,随你们安排。

不过,听闻孙家主家中经营药铺,某家军中尚缺医师,孙家需出十名懂医术的大夫!”

李家家主急忙哭穷:“好汉爷,陕西大旱十载,小人家里实在拿不出这么多粮食,顶多也就两千石。”

“真当某家好欺负?这白水县城外七成土地都是你家的,任凭陕西干旱再是严重,白水河也从未干涸。

你李家每年,少说还能收上来五千石粮食的租子。现在某家改主意了,今晚某家若看不到五千石粮食,便屠了你李家满门!”

赵炳脸色骤冷,“呛啷”抽出长刀,在李家家主大腿上狠狠划了一刀,鲜血顿时浸透衣衫。

李家家主惨叫一声,瘫倒在地:

“啊~好汉饶命!好汉爷饶命!小人不敢了!今晚定将五千石粮食送到!”

其余三位家主见状,浑身颤抖,准备哭穷的心思一下便没了。

赵炳满意地点点头,心中暗想:自己到底是年轻,心思竟被这些老狐狸轻易看穿,不过无妨,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正所谓:我不善讲道理,但我略通拳脚!

他转头对赵虎道:“老二,你押着他们回他们各自城中的府邸,今夜天黑前,务必将粮食送到县衙外。”

“遵命!”赵虎眼中透露着兴奋,带着一个总旗的人数,押着四大家主离去。

……

县衙外,赵炳处理完四大家主之事,回来查看征兵情况。

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让他眉头微蹙,粗略看去,足有上万人之多。

赵启满脸兴奋地跑来汇报:“大哥!多亏了昨日那把大火,烧了半个县城。

百姓们本就青黄不接,这下更是没了活路。

小弟跟他们说,入了咱们的队伍,每日都有一顿饱饭。若是做了百夫长以上,还有肉食享用。

这些人一听,都争着要加入!具体人数小弟不甚清楚,但估摸得上万了!”

赵炳心中暗喜,没想到昨日大火竟有这般意外之喜。

至于那些受灾百姓,他心中虽有一丝愧疚,但也只是一闪而过。

——慈不掌兵,成大事者,岂可为妇人之仁所困?

“你挑选的亲兵如何了?”赵炳问道。

赵启连连点头,领着赵炳来到一伙百余人面前,颇为得意地说:

“大哥,您瞧瞧这些人,都是百姓和流民里身强力壮的好手!”

众人见赵炳到来,齐声喊道:“拜见冲天大将军!”

赵炳扫视众人,朗声道:“诸位皆是人中豪杰,本将军麾下虽有上万之众,却缺良将。

稍后本将军设坛比武,凭武艺定官职。望诸位全力以赴!”

众人大多面露喜色,跃跃欲试,唯有少数人面露疑惑。

一名面容圆润、眼神狡黠的汉子高声问道:“将军,方才这位将军说,我等是来做亲卫的,怎的又要比武?”

赵炳神色如常,微笑道:“许是先前人多口杂,传错了话。本将军治军,最重公平二字。要做亲卫,需靠战功积累,岂能随意挑选?”

众人听了,大多点头认可。在他们看来,赵炳施粥、杀县令、以比武定官职,确是个公平磊落之人。

待走远些,赵启一脸疑惑地问道:“大哥,不是选亲卫?”

“是选亲卫,但你挑的这些人,不合适。”赵炳直言不讳。

“不合适?”赵启回头看了看那百余人,满脸不解:

“大哥,这些人可是百姓里最强壮的,难道还有更强的?”

赵炳语重心长道:“老四,你要明白,日后咱们征战四方,亲卫最要紧的不是强壮,而是忠心。

最合适当亲卫的,是那些老实巴交、木讷少言的庄稼汉。最要不得的,便是那些太过机灵之人。

再者,如今流民们饿了许久,此时比力气,难免有失公允。”

赵启似懂非懂,挠挠头问:“那,不选亲卫了?”

“选,当然要选。就按我刚才说的,从立功之人里挑,不过这就要等日后了,暂且不着急。

对了,为兄既已答应设擂比武,你去宣布一下规则。

连胜三场者,可任小旗。

连胜五场,为总旗。

连胜十场,封百户。

连胜二十场,便可做营长。

再往上,便需挑战本将军,能与本将军交手二十回合,便可为千夫长!”

赵启瞪大了眼睛,惊呼道:“大哥!这会不会太过了?要是真有厉害人物,可如何是好?”

赵炳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哪有那么多高手?这般车轮战,能连胜五场已是不易。若真有人能打满二十场,给他个营长又何妨?

依某家看来,此番比武,顶多选出十来个总旗,一两个百户,其余大多是小旗。

到时候,咱们多提拔自己人填补空缺。原先那三十多个兄弟,都提为百户。

其实若不是咱们人手太少,昨日新投的那三个百户的人,又不太可靠。

最好的就是以老带新,让老兄弟们都升一级,先做小旗。”

赵启恍然大悟,心中暗自佩服大哥的深谋远虑,当下挺胸颔首,领命去宣布比武规则。

而赵炳则负手而立,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深邃,似已望见了那乱世称雄的宏图大业。

……

另一边,赵虎这里却是遇上了些许麻烦。

钱家、孙家、王家,向这三家讨要粮食都十分顺利,至少表面上都应了下来。

但是到了李家……

李家作为开国之初,便已经崛起的县豪,虽然这两百多年没有向上爬过,但在白水县这一亩三分地还是很有面子的。

白水县东城四分之一的位置,都是李家大宅所在,足足占据了百五十亩的面积。

相应的李家的院墙修建的也颇为高大,赵虎带着一群人来到跟前,就如同面对城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