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最佳天子

“不……不好了,泥腿子们都投靠颖王殿下了!”仇士良当值的班房中,突然有人闯了进来。

仇士良吃了一惊,抬眼一看,才见是老搭档鱼弘志,于是笑骂道:“你个老鱼,大惊小怪什么?殿下在湖边养病,早就跟咱说了,几个泥腿子聚过去,又有什么好担心的?难不成你还怕殿下依仗这些泥腿子吗?不是我说,这就是你想多了,难不成殿下想造自己的反?”

老话说:读书人造反,三年不成,当今天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初的‘甘露之变’,自己没有事先提防,本来挺危险的,要不是韩约那个书生临阵紧张,搞不好还真就让天子得手了。

至于泥腿子造反,除了陈胜吴广那些人的揭竿一呼,这青史竹帛上还有他们什么事吗?颖王可是皇太弟,暂领军国大事的监国,说他想靠泥腿子造反,这不是梦话么?

老鱼这混蛋肯定又在颖王面前碰了壁,这是想挑唆自己和颖王间的良好关系呢。

“诶,不是那回事,是真的,颖王把湖北岸的田地都分给泥腿子了,还开了个学堂,让他们的孩子去跟着自己读书!”鱼弘志极力辩解道。

“那又是什么事了?”仇士良不屑晒道:“我知道了,是你家的田被占了是不是?就那几块田,你又不种的,可别告诉我,你将来要去北岸养老。颖王入京以来,一不召见朝臣,二不联络勋贵,就是召点泥腿子找乐子,你还想拦着不成?想想自己的身份,天子只要不勤读书,不大兴土木也就是了,你还想怎地?”

仇士良正坐起来,神情颇有些凶恶,狠声道:“别忘了自家的身份,那是天子!而咱们只是奴才!”

仇士良对控制天子,有套自己的理论。那就是不要让天子闲着,应该常常以奢靡来掩住他的耳目,使他沉溺于宴乐中,没工夫管别的事情,然后我辈才能得志。千万不要让他读书,不让他接近读书人,否则,他就会知道前朝的兴亡,内心有所忧惧,便要疏斥我辈了。

颖王现在只是招募了点泥腿子,那个书堂还是召女孩子呢,搞不好是想选秀呢。他一个人来了长安,有些寂寞,孤枕难眠也说得过去,自己选几个农家女孩侍寝有啥好奇怪的?不然他养哪门子病?没听说头风这病会传染的,祖先有又不见得你也有。

玄宗爷爷不就没头风么?老人家都快活到80了,咋就没见他犯过病呢?再说,就是犯病也没这么年轻就开始犯头风病的啊。

这种有机会抓权,还肯自己放弃的皇帝,是最好伺候的了。现在自己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压力大着呢,藩镇那边可不认自己,要不是皇帝还在,他们不敢冒头,早就有人杀来长安‘清君侧’了。

那个泽州的刘从谏不就一直跃跃欲试么?要不自己咋杀了太子呢?不就是怕他念着父仇,对自己不利么?这个小心眼的老鱼,倒是就惦记着他那点田地,真是小肚鸡肠。

“其实也不是那几块田的事,这不是神策军都被赶回来了吗?”鱼弘志不肯放弃,犹自辩解道。

“行了,你就别强辩了,颖王殿下要,你那几块地就别想了,颖王一不联系朝臣,二不招兵,那他干啥就随他去。你要心疼你那几块地,那就我补给你。反正,你别去招惹他就是。”

“他联络朝臣了啊。”

“就那个屡第不中的李商隐去联系白居易了呗。”仇士良不屑笑道:“那是诗人互娱呢,你当咱不知道?白居易算是多大点的官?我需要顾及他?他和他联系的那几个,刘禹锡、柳宗元,哪个手上有势力的?人家都是诗人,要玩给颖王谏言的游戏呢,你去干涉个毛线!”

最后,他严肃了语气,急言令色道:“你给我老老实实地,别去招惹颖王,这就是眼下咱们能找到的最好天子了。”

……

李瀍不知道还有这插曲,知道他也不在乎,太监是不可能造反的,虽然他们有这实力,可他们要是真当皇帝,天下的藩镇肯定是不干的,凭啥你个没卵子的能登基,咱们这手中有兵有粮的反而不行?清君侧,打死你个龟孙。

所以,晚唐这状况,太监们是没法对皇帝真的怎么样的。你可以拿着皇帝当球踢,各种软禁、下药都无所谓,但你要对皇权有想法,那藩镇们肯定会出头弄死你。

他现在这么安份的,至少是表面上安份,太监还能有啥不满意,那真是不知死活了。

他正听着李商隐的汇报呢。

“头版用潼关怀古?不妥,不妥,其实用悯农不是更好么?潼关怀古那篇,连诗都不算,格式不对啊,我当初也是随口念着玩的,什么,是公议?就你和白居易,加上令狐绹三个人,咋就公议了?明明就是你们仨想拍马屁,行了行了,就依你行了吧?哥这点名声,算是被你们当抹布了,外人还得以为我多沽名钓誉呢。”

“竹子带过来了?正好,我来造纸给你看,你看清楚了,就由你去教人,我这里拨几个学生给你帮忙……”李瀍叫了几个学生来帮忙,带出了一群看热闹的。

李瀍用的造纸法是天工开物上记载的,当然他是没法选材的,只能用现成的,然后一边开塘浸泡,一边洗壳槌洗。

他这里的人力不缺,开始还自己忙活,但很快就有学生来代劳了,等晒的窑窖盖好,用于晾晒的纸浆也差不多煮好了。等纸浆晾晒完毕,洁白的竹纸便出现在了世人眼前。

“哇!”

“这纸好白,还隐隐有些反光呢!”

“这纸能卖多少钱呐,会不会比徽州的宣纸还贵?”

“不闻君子不言利,而利在其中乎?”

“诶,这句先生没解释过啊?不是第一种接法,而是第二种那个。”

学生们七嘴八舌,倒是李商隐对这纸的质量非常满意,还有点担心:“这纸,拿去做报纸是不是太浪费了?”

“不浪费,你一张报纸卖一文钱就好了,关心时事的人,总是不差那点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