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诗人都是逼出来的

大联盟的成立,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就是当今陛下有赚钱的天赋,这才想出这招妙手。

可在知晓内情的李商隐看来,这就是他以为的‘圣君’潜质的一次完美体现。

不是么?陛下这可是要练兵怼太监的,结果将神策军都拉入游戏了,然后还能顺便赚钱,这种天赋,简直了。

看现在这架势,搞不好摊牌的时候,神策军都能直接倒戈了。

这帮人本来就是一群二世祖,大联盟让他们名利双收,太监能给他们啥?不过是参与政局的机会而已。同样的条件,陛下这边一样给得出,权衡利害之下,神策军难道会想不清楚哪边更值得投靠么?

何况,李商隐是皇帝心腹,他知道的比普通人更多,他知道,陛下还在酝酿下一波攻势,不知道是不是直接对神策军采取行动了,他很期待,太监这个毒瘤,到了今上手里,是该铲除了!

而李瀍本人呢?他现在有点迷茫,事情有点失控了。前半段的走向,是在他预计之中的,可后面大联盟兴起后,他下意识的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见解,那些抑制贫富差距,用一些表面上的好处收割有钱人的手段,其实都是后世他见惯了的。

什么vip待遇之类的,都是后世的经济爆发期常见的,当然,抑制贫富差距的内容,都是李瀍自行加上去的。

然后,他把自己给弄懵了。自己这是想干嘛?搞一场革命么?

天地良心,他穿越过来,本心是想躺平的,后世的大内卷时代实在让他不堪重负,累了,想躺平了,他穿过来那会儿的初心便是如此。正常来说,他是没想在创建大联盟时,加点其他元素的,就是想趁机练点子弟兵,然后一举掀翻宫里的实权太监们,按照网文套路,重振残唐的。

但事情一开始,他就无法自控的往里面加料了。掀起革命,建立千年王朝?这种事,他在后世时考虑过,但觉得不大现实,可真有上手的机会,他还是下意识往里面加了料。

不得不说,或许是前世的执念太强了,他奔着复兴大唐的目标开始的,可内心里,均贫富,已经成了他的执念,传统网文中的穿越者套路,已经无法满足他了。

反正这晚唐统共也活不了几天,何不在这个时代,好好的闹上一场呢?

李瀍倒是没奢望搞出后世的颜色革命来,那的确有些过于激进了,但后世的制度和封建王朝之间,是隔着一个阶段的。后世的华夏直接越过了这个阶段,那是情势使然,同样也是后面的公平社会更加诱人。

可后世的公平社会没搞得尽善尽美,未尝不是直接跳过这个阶段所导致的。那么,自己有幸穿越到了晚唐,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把华夏这一课给补上呢?

倒不是别的,只有这么做,才可能建立一个传承千年的王朝,与后面的现代社会直接完成对接。

明悟于此,李瀍突然紧张起来,将自己关在房里,重新拟定了未来的计划。之前,他没将计划落在书面上,只是下意识的去做,觉得左右是网文里的那一套,重建一次封建王朝而已,用不着写出来按计划执行,那一套他太熟了,码出来的文字都有好几百万了,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执行一遍。

但经历了后世的经济衰落时期后,他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将要执行的计划与封建王朝那一套已经不一样了,那计划就得好好规划一下了。

毕竟是要给华夏补一课呢。

这一闭关,足足闭了三天,期间李瀍既没出来吃饭,也没了例行的饭后散步——这一切,本来他都是一一秉行的,他是病人么,得的那病,后世已有认知,只是无法根治,但维持在可控范围是有法可依的。

而之前,他自认为用不着太紧张,只是摆平一帮太监,算不上什么难题。

但现在,他紧张起来了,他要做的这件事,是件没人做过的大事,很了不起,或者说,很异想天开,就不得不认真一点了。不能用之前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应付了。

他这一紧张,身边的人顿时都被吓到了,不知道一直态度悠然的天子,怎么像是突然遇到了什么天大的难题,搞出了闭关这种事来。互相询问,仍是不得要领,最后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商隐身上。

虽然还没有正式封爵,但这人是天子的第一心腹是没错的。

若说天子遇到了什么难题,也只有这人能知道些端倪了。

对此,李商隐当然一脸懵逼,他就是例行的入宫汇报大联盟的推广情况,顺便拍几句天子的马屁,怎料,马屁拍完,效果极其惊人,居然令得龙颜大变,陛下直接去闭关了。他也很懵啊,也想找个人问问到底咋回事。

是自己拍马屁的方式不对,还是措辞的角度不对?

但陛下的事,真没法跟人说啊!特别还是对着仇士良这个目标,难道对他说:陛下心忧你们这帮太监,准备弄死你们,为了陛下,你们赶紧自行了断,为陛下分忧吧!

傻子也知道,这话没法说,于是,李商隐只能做出一脸懵逼的样子,对此一问三不知了,他确实也是懵逼状态,连演都不用,直接本色出演就好了。

众人不信他,一再想逼,竟提前逼出了李商隐的巅峰之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得不说,诗作越好,就越适合拿来打哑谜,李商隐诗作一亮,然后甩袖子走人,谁也不知道是咋回事,也不敢拦他,只能广招饱学之士,来分析这首诗了。

可这首锦瑟又哪是那么容易分析的?即便在后世,这首诗都被称为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里用典极多,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出朦胧的境界,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了。

结果就是迟迟无法得出结论,倒是几个找来分析诗的学者之间,倒是生出分歧,互相争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