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家一起下水

与此同时,东厂和锦衣卫衙门都已经是鸡飞狗跳了。

皇帝下旨,三天内必须要抓到那锦衣卫狱卒康雄。但是,京师百万人口,要想找到这么一个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人有没有离开京师,难度可想而知。

东厂提督王德化领着一群东厂番子,闯了锦衣卫衙门。在锦衣卫大堂,指着指挥使骆养性的鼻子,尖声骂道:“自己的屁股不擦干净,还要连累咱家,真是一头蠢货。赶紧把那贱人的档案给咱家,真的是气死咱家了!”

对王德化来说,这简直就是无妄之灾,明明凶手是锦衣卫的人,被杀的人也是关在锦衣卫诏狱的,结果连累他担上了干系,心中真的是恨死无能的骆养性了。

此时,王德化在锦衣卫大堂指着锦衣卫指挥使的鼻子骂,让锦衣卫这边的各级军官都很是气愤。

理论上来说,东厂和锦衣卫是平级,谁也管不着谁的。最多因为厂公没卵,更有机会在皇帝面前晃荡。

换句话说,东厂和锦衣卫谁更强势,主要取决于皇帝喜欢用谁而已!

天启朝就算了,但是在这崇祯朝,东厂可未必压过锦衣卫的。

不过他们气愤归气愤,他们的指挥使却硬不起来,挨了骂,还得把档案双手奉上,然后恭送骂骂咧咧的东厂诸人离去。

面对手下的气愤,骆养性无奈地说道:“如今最为重要的,是把人找出来。东厂不管如何,也都有找人之责。他们能一起找,那便多一分找到人的希望。我们是待罪之身,希望能过这一关吧!”

他的手下听到了,当即说道:“大人,这事本是我们锦衣卫主责,如果人还被东厂找到了,陛下那边反而更难交代吧?”

骆养性听了一愣,还没说话,其他手下已经喊起来了。

“没错,要是给东厂立功了,以后就肯定骑在我们锦衣卫头上拉屎拉尿了!”

“看看,这都还没找呢,就嚣张成这样了,要是找到了,那还了得?”

“谁让我们犯错了呢,要是他们也犯错了,那还有的说,谁也不比谁强!”

“……”

骆养性听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动。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看到一个手下匆忙跑了进来,看到他就禀告道:“大人,王公公那边悬赏有结果了,那吴平的家人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似乎是有什么证据。如今王公公回宫去了!”

“这么快?”骆养性听了,很是震惊。

大家都没法交差,那就还好,可要是有一方麻利地完成皇帝的交代,那其他人的压力就大了。

骆养性紧皱着眉头,来回踱步一会之后,忽然有了决断道:“你们立刻带人去武清侯府上,看好了,不要让人出入。本官立刻进宫一趟。”

“大人,我们都还没找人呢,进宫如何答复陛下?”

“是啊,大人,没法交差啊!”

“看好武清侯府是什么意思?”

“……”

听着手下七嘴八舌的问话,骆养性的脸上露出狠辣之色道:“十之八九是找不到人的。既然我们不好过,那就大家都不好过。要问罪,没道理就只问罪于我们锦衣卫!”

随后,他把用意一说,他的手下有的震惊,有的赞成。

不管如何,骆养性已经有了决定,把事情安排了之后,就立刻进宫求见皇帝去了。

………………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听到曹化淳的禀告之后,看向周皇后的眼神便柔和了一点。

从周皇后逼他爹捐银八万两来看,她已经认清自己该怎么做了。

不过此时,这不是重点,崇祯皇帝转头看向地上跪着的周奎,冷声喝道:“说,焕儿是不是你派人害死的?”

他这话一说出口,其他人不意外,但是周奎本人却是愣了下,下意识地问道:“哪个焕儿……”

刚说到这里,他忽然回过神来,顿时脸色惨白,连忙叫冤道:“陛下,老臣哪有这个胆子啊,老臣冤枉啊……”

说着,他又连忙转向周皇后,急切地说道:“娘娘,娘娘,你给陛下解释解释,老臣就是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害皇子啊!呜呜呜,冤枉啊……”

说话间,眼泪鼻涕都出来了。

这是吓的!

要知道,杀皇子的罪名成立的话,国丈又如何,绝对是杀头的罪!

不只是他,他一家老小都难逃一死,甚至会连累到皇后和太子。

崇祯皇帝其实从一开始,就怀疑周奎没有这个能力和胆子,如今见他吓成这个样子,心中更是确认这一点。

他看到周皇后想开口说话的意思,便伸手一拦,自己居高临下俯视着周奎,冷声喝问道:“那你为何要编造九莲菩萨的谣言?”

“啊?”周奎一听,有点意外皇帝会问这个事情,回过神来之后,连忙解释道:“老臣也是听来的,觉得很有道理,又……又恨那薛国观……首辅,就故意在宫里说起这个事,就想着陛下听到之后,就不会再逼捐了,说不定还会怪罪薛首辅!老臣错了,老臣捐,就捐八万两,绝对不少一分,老臣错了……”

面对真正的死亡威胁,甚至是全家都要死的威胁,周奎终归是凡人,怕了。

杀皇子的罪名,是他无论如何都担不起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周奎怕太子连累他,就把太子拒之门外不认。这是因为怕死。

而此时,他也是怕死!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话,没管他捐钱的事情,而是盯着他,厉声追问道:“九莲菩萨的谣言,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总之,谣言的源头,绝对和幕后真凶有关系,他一定要把这幕后真凶揪出来才行。

周奎听到崇祯皇帝的追问,稍微回忆了下,然后连忙回答道:“是府里的人在嚼舌头,娟儿……就是老臣的小妾给老臣出了主意,说老臣到宫里说这事的效果更好。”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眉头一皱。他感觉,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能把这个谣言源头查出来。

想了下,他转头看向周皇后问道:“他每次进宫时,可有带其他人?”

周皇后听了,当即摇头道:“臣妾知道规矩,只他一人。”

她守礼制,那也是出了名的。因此,崇祯皇帝在听了之后,便转头看向曹化淳说道:“传方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