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九牛一毛之田赋

养心殿里,乾隆看着丰绅殷德和纪晓岚各自写的词作,道:

“纪爱卿,千万不要说我偏袒,就算让其他王公大臣看,十额驸这首词作也要比你写得好不少。”

纪晓岚刚才就看了,说:“十额驸天资聪慧,确实不同凡响。”

“这手字也很好,”乾隆继续点评,“朕练了几十年董其昌的字,现在一看,十额驸竟然比朕写得都好。”

和珅连忙道:“万岁爷哪里话,犬子怎么能和您比。”

“纪爱卿,你觉得呢?”乾隆道。

纪晓岚说:“十额驸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诗作、词作、书法均是上乘。即便参加科考,中举也不是什么难事。”

乾隆道:“纪爱卿竟然也这么说。”

“臣在皇上面前,自然直言无隐。”

纪晓岚显然不属于和珅一派。

朝中还有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站在和珅对立面,只不过确实搞不动和珅。

谁叫乾隆太需要和珅了。

乾隆道:“和爱卿,你育子有方,过了年,让十额驸到圆明园,朕要见一面。”

和珅多懂事,马上跪下道:“能得皇上召见,亲聆圣训,诚惶诚恐,三生有幸!”

乾隆道:“朕很久没有见到这般才子,心中欢喜得很。何况十额驸这句‘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深得朕心。”

和珅听得心花怒放,叩头谢恩。

纪晓岚心中也在嘀咕,此前的“三境界”以及那首《己亥杂诗》已经传开了,京城之中人尽皆知,虽然不乏和珅党羽推波助澜拼命宣传的缘故,但平心而论,十额驸这一首诗、一首词、一段三境界,真有当代大儒风范。

纪晓岚做过乡试主考,京城有才学的人大多知道一二,不可能是托人所作。

他前段时间听闻十额驸病重之后起死回生,难道真是得了上天眷顾,突然生出的才学?

还有那手字,力透纸背、骨力劲健,尤其难得的是毫不呆滞,不像大部分举人、进士的馆阁之体;仔细品味,甚至还有一分古意,令人啧啧称奇。

纪晓岚想到了最近另一位京城里号称才子、名气颇大的刘墉侄子刘镮之,但他已经29岁。

和珅的儿子十额驸却只有十五六岁。

纪晓岚摇了摇头,想不明白。

乾隆道:“十额驸写的这首词也留在朕这儿吧。”

和珅道:“得万岁爷垂青,万分荣幸。”

乾隆道:“赏赐的话,等朕见到十额驸再说。”

出了紫禁城,和珅高兴得几乎要哼上小曲。

纪晓岚多少有点羡慕,和珅权倾天下,富可敌国,如今生了个儿子也这么有才,天下的好事难道都让他和家占去了?

自己也有了去咸阳宫官学看看十额驸到底什么水平的想法。

他和翰林院掌院学士戴联奎的关系不错,不是什么难事,况且咸阳宫官学更巴不得纪晓岚这种大学士莅临。

——

和府。

丰绅殷德写了会字,走出房间,来到账房门口,看到里面正在噼里啪啦地算账。年关将近,又到了一年一度和家收田赋对账的日子。

刘全和账房管事王平一人拿着账本,一人敲着算盘:

“安肃县有地72项,共有土地766顷70亩7分1厘,共值价银118065.12两,价钱3800吊,取租银2546两,取租钱26916吊728文;

“蓟州地方有地19项,按契载共地117顷63亩7分3厘,共值价银28922.4两,共取租钱3519吊;

“古北口有地3项,按契载共地382顷,共值价银6850两,共取租银952.4两……”

单单这三处土地加起来就有1266顷,也就是12万亩多。

他们提到的“价银”,就是一亩地的价格,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按照一亩地一两五来计算。比较符合北方地价。

要是南方水田,地价就高了不少,普遍也要10两/亩,最顶的江浙水田还能出到50两/亩。

自从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土地的所有权就向实际耕种者倾斜了,大部分土地“久佃变永佃”。

也就是佃农如果长时间在一块土地上耕作,他就有权利永远在这块土地上耕作。

说点专业的,就是雍正把土地权一分为二了:

地主只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被称为“田底权”;

佃农拥有永远在土地上耕作的权利,被称为“田面权”,而且可以继承。

这就是所谓的“一田二主”。这项举措得罪了士绅地主,但的的确确增加了田赋收入。

后世的土地权利其实更复杂,“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也是分开的。

咱和中堂这12万亩租赁出去的土地,大多有庄头管着,他们肯定自己也得贪点。

加吧加吧收来的租子是3500两银子加3万吊钱。

按照市场上普遍的1两银子兑换1500文(1.5吊)的比例,3万吊钱就是2万两。

一年收23500两租子,对开销巨大的和中堂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不过这部分钱毕竟是最干净、最能摆到面上说的,而且是固定收入,所以和中堂依旧很看重。

很多有田庄的亲王,往多了说一年田租也不过2万两,况且他们还没有多少别的收入。

刘全看到丰绅殷德过来了,赶忙请安道:“额驸。”

“算盘打得不错。”丰绅殷德说。

账房管事王平说:“都是些微末本事,不足道。”

丰绅殷德还真没接触过算盘,上辈子时天天用计算器,而前身作为世家公子更不可能动手打算盘,但前身总归学过乘法口诀。

“这哪是微末本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财政是国之根本,也是一家之根本。”丰绅殷德道。

王平道:“额驸爷说的是,小人听了您这句话,感动不已。”

丰绅殷德自言自语:“哪天我也整本《国富论》看看。”

说完,丰绅殷德径自又去花园散步。

账房里的王平看着丰绅殷德离去的背影,对刘全道:“刘管家,你发现没,咱家额驸爷越发平易近人了。”

刘全道:“老成持重,礼贤下士,咱家额驸爷可比那些王公子弟强了太多。”

王平点了点头,深以为意。

实际上他们也想看到和家传承有望,能持续在和家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