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铁杆庄稼?

关三把一件皮袄放在柜台上。

孙掌柜打眼一看,心里就有了数,“当多少?”

“20两。”关三道。

孙掌柜笑了笑:“最多10两。”

关三嘴一咧:“孙掌柜,你可看好,这是关外貂皮,九成九稀罕货!去店里买,一件起码三四十两!”

孙掌柜道:“关三爷,您是老主顾,难道还不知道当铺里‘值十当五’的规矩?”

关三啧了一声:“那也太少了。”

“您看这样行吗,”孙掌柜很会做生意,转而道,“月利我给您从三分减到两分,这是最大的让步了。”

也就是月利息2%,年利息24%。

关三琢磨了一会儿,确实比往常的月息三分低了很多,他知道去其他当铺也就这样,咬咬牙道:“十两就十两。”

孙掌柜马上写好当票,然后递上银子:“关三爷,收好当票,认票不认人。”

“我知道!”关三拿上银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孙掌柜回来后,丰绅殷德道:“我还以为孙掌柜会喊一句,‘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面儿烂袄一件’。”

谁知孙掌柜竖起大拇指,阿谀道:“额驸爷这句好啊!以后再遇到当皮袄的,我就按您这句说。”

丰绅殷德刚才完全是想到了《大宅门》里的名场面,没想到这个时空下,这句话竟然最初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

“孙掌柜给关三当了10两,并且降低低息,是拿准了他赎不回去?”丰绅殷德说。

孙掌柜继续奉承道:“额驸爷好眼力,您真是与和中堂一样头脑清明!在银钱这方面,啥都骗不了您,将来指准能像和中堂一样执掌户部。”

这些人拍起马匹来一套一套的。

上辈子时,丰绅殷德最讨厌说这个,但现在听到耳朵里竟然挺受用。

“略微了解而已。”丰绅殷德说。

当铺一般分“活当”和“死当”。

“死当”就是最后人家没能力把东西赎回去,东西归当铺所有。

面对这种情况,当铺就会把典当物的价格压低,因为既然他赎不回去,就可以用低价拿下典当物。

这个貌似符合大部分人对当铺的固有印象,也是当铺名声臭的主要原因。

“活当”就是后来人家又把东西赎回去了。

对于这种客户,就可以把典当物的价格抬高,因为可以多吃利息。而且活当往往说明对方财力不错,不能太得罪。

当铺的人要在客户走进当铺后的极短时间内判断出对方死当的可能性大还是活当的可能性大,然后给出不同的价格。这种眼力见儿需多年训练。

当铺利息很高,《大清律例》规定,放贷利率最高不超过月息3分,也就是每个月不超过3%,一年最多36%。

按照这个利息,三十三个月后,利息就与本金等额,此后便不能再计算利息。

不过这都是大清律的规定,至于下面的人遵不遵守,那就不好说了。

很多当铺要求的月息超过三分,而且典当者还要在赎当时给一部分保管费,也算变相的利息。

总之,当铺非常赚钱,这也是和大人为什么要开70多家当铺的原因。

——和大人是乾隆的白手套,专门帮乾隆搞钱。

而和大人也需要把银子洗白,当铺就是很好的手段之一。

开一间当铺缴纳的税也很低,一年十几两而已。

前身很少关心民间疾苦,但重生以后,他就有点感兴趣了。

丰绅殷德说:“孙掌柜,连正白旗的都这样了,需要典当家中贵重物品?”

孙掌柜说:“关三家早就没了兵缺,全仗祖上一点积蓄,但我看,嘿嘿……”

丰绅殷德恍然,这是个有意思的信息。

八旗子弟只能吃一份八旗兵缺的“铁杆庄稼”,但到了乾隆晚年,满洲人口也在爆增,根本没那么多兵缺,大部分旗人其实过得很惨。

而且按照规定,八旗子弟不能经商,直接堵死了路。

丰绅殷德心中生出了一些整治旗人,哦不,应该说挣旗人们银子的创收小手段。

谁叫内城里住的大部分都是八旗,只能挣他们的钱了。

出了当铺,丰绅殷德骑上马对胡六说:“八旗兵丁每个月饷银多少?”

胡六不知道主子为什么问这个,回道:“当兵的每个月3两,也就是年俸36两,另有45斛俸米。”

1斛约50升,是个容积单位。

丰绅殷德大体了解了情况。

后人常说的八旗老爷,其实指的就是那20来万有兵缺的。至于剩下200万旗人,可就麻烦喽。

八旗们没什么赚钱门道,于是好多人家只能一起出钱买一个兵缺,靠这么一根铁杆庄稼养活好几家。

甭管是不是上三旗,都一个样。

想想后世有些京城大娘在公交上大大咧咧喊着自己是“正黄旗”的,她怕是根本不知道以前旗人是怎么过的,还以为大清时期,只要有个旗人身份就是爷;而且以为正黄旗是头旗,头旗里所有人都更高一等。

哪有那么简单!

清初八旗子弟少的时候可能人人都有兵缺,但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早就人满为患,排不上号。

丰绅殷德对胡六说:“你去调查调查京城里八旗子弟怎么处理俸米。”

“知道了。”胡六应道。

主子爷的要求真是越来越奇怪。

又溜达一阵子,丰绅殷德腹中饿了,才策马回家。

和珅在门口看到丰绅殷德,微愠道:“怎么好了伤疤忘了疼,要是再着了凉发烧怎么办?”

丰绅殷德笑道:“阿玛放心,不会有事的。”

“那也要注意点!”

“我穿得多。”丰绅殷德掀了掀衣服。

“行了行了,今天吃锅子,快去洗洗手吧。”

“知道了,阿玛。”

锅子就是火锅。

咱和府吃的锅子非常讲究,汤是用生鸡片、藤菇、虾米、干贝熬制的。涮肉包括羊肉、丸子还有驴肉,以及肚仁、羊肝、羊腰。

只不过满人吃火锅用的蘸料和汉人不太一样,没有芝麻酱,而是用酱油、酱豆腐、韭菜末、糖蒜。

丰绅殷德一坐下就感觉鲜香扑鼻。

至于吃饭过程,倒不至于让丫鬟把菜递到嘴里,那就失去了吃饭的乐趣。

最多让丫鬟时刻收拾桌子,帮忙夹菜,注意火候。

和府里丫鬟多的是,主要是价格很便宜。乾隆年间算贵的,一个丫鬟五六两;要是战乱时期,五六百文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