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社会可持续性各项指标的测量结果

“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调查的抽样为多阶段不等概抽样设计,以下数据均为数据进行抽样加权后的结果。

(一) 社会公平:“微观公平感受”优于“宏观公平感受”

就宏观公平感受而言,数据中认为当下社会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是公平的比例为38.9% (3.7%的人认为很公平,35.2%的人认为较公平);认为分配不公平的比例为49.8% (33.4%的人认为较不公平,16.4%的人认为很不公平);另有11.4%的人表示“不好说”。

人们对于自身收入公平状况的评价明显更高。认为自己目前收入公平的比例为56.1% (6.0%的人认为很公平,50.1%的人认为较公平);认为自己目前收入不公平的比例为32.5% (24.1%的人认为较不公平,8.4%的人认为很不公平);另有11.4%的人表示“不好说”。

上述数据表明,人们对于自身收入公平状况的评价明显优于对于社会整体的公平状况的评价,这印证了之前部分研究者的结果。怀默霆通过数据分析认为,虽然“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全国范围内的收入差距过大,但是,当被问到的是他们身边的人——那些实实在在地作为他们参考对象的人——的时候,只有大概1/3的受访者会说当前他们周边环境里的收入差距过大。”怀默霆:《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1期。在本次数据中,认为自己目前收入不公平的比例也接近1/3 (32.5%),非常接近怀默霆的调查结果。微观公平感受优于宏观公平感受,背后的制度和文化原因值得深究。

(二) 社会秩序:“宏观秩序感受”良好,“微观秩序感受”仍需提升

多数被访者认为当前社会是和谐的。认为当前社会总体状况和谐的比例为60.6% (47.0%认为较和谐;13.6%认为很和谐);认为不和谐的比例为8.5% (6.3%认为较不和谐;2.2%认为很不和谐);另有30.8%的被访者认为一般。

有5.7%的被访者自述过去一年中曾感到政府行为损害到自身及家人权益;有7.7%的被访者自述过去一年间自身或家人在工作单位受到不公正对待;有9.6%的被访者自述过去一年中自身或家人工资福利被克扣或拖欠;有7.8%的被访者自述过去一年中有其他个人侵害自身或家人权益被侵害的情况。如果只要经历过上述四种情况之一就可以认为其有过权益被侵害经历,被访者中有19.0%在过去一年中自身或家人有过权益被侵害的经历。

可以看出,当下民众的宏观秩序感受是良好的,但是仍然有部分民众在过去一年中有过权益被侵害的感受。公众对于社会秩序状况有正面感受和乐观预期,这是发展的社会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但另一方面,必须直面民众权益保障问题,权益受损影响的绝对不仅仅是权益受益者及其家庭,而且会形成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情绪,影响社会整体的发展可持续性。

(三) 社会归属:“社会地位层级认同”高于“收入层级认同”

在收入层级认同和社会地位层级认同中,我们的度量方法都是分为十层,其中第一层代表最低,第十层代表最高。收入层级认同和社会地位层级认同最多的层级都是第五层,因此我们可以将第五层看成一般人心目中的中层。有多少人的收入层级认同和社会地位层级认同在中层以上呢?

在收入层级认同的分布中,有39.5%的被访者自认收入层级认同在第五层以上(第五层为25.3%,第六层及以上为14.2%)。在社会地位层级认同的分布中,有50.3%的被访者自认收入层级认同在第五层以上(第五层为33.5%,第六层及以上为16.8%)。可以看出,人们的社会地位层级认同高于收入层级认同。

客观地位层级认同与客观分层要素有着适度悖离,社会地位层级认同高于收入层级认同,这恰恰是一个良性社会中的常态。在这样的社会当中,虽然客观分层要素存在着分布上的差异,但是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社会地位的个体同样可以构建起坚实的社会归属感,有着强烈的社会身份认同,此时地位层级认同就会呈现出对客观分层要素的适度悖离。

图2-1 收入层级认同与社会地位层级认同 (%)

(四) 社会信任:“一般信任度”优于“具体信任度”

在“一般信任”方面,55.2%的被访者赞同“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这一说法(9.3%表示非常赞同,45.9%表示比较赞同);表示不赞同的比例仅为13.5%(10.0%表示比较不赞同;3.5%表示完全不赞同);另有31.3%的被访者对此陈述持中立态度。这一结果与其他调查项目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在“世界价值观调查”中,中国大陆的一般信任度也达到53.6%,在国际上相对而言是处在较高水平的。马得勇:《信任、信任的起源与信任的变迁》,《开放时代》2008年第4期。

在“具体信任”方面,有39.5%的被访者赞同“生活中遇到困难我是否总能及时得到帮助”这一说法(6.8%表示非常赞同,32.7%表示比较赞同);表示不赞同的比例仅为17.0%(13.2%表示比较不赞同;3.8%表示完全不赞同);另有43.5%的被访者对此陈述表示中立态度。

一般信任度优于具体信任度,这同样是研究者通过中国的经验数据发现的一般性规律。一般信任更多地反映了受访者对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信任状况的一般性评价,与一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而具体信任则更多的是与社会的具体制度安排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