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影视”模式:从“看电影”到“玩电影”,探索影视发展新路径

热门游戏改编成电影,高票房的电影改编成网络游戏,在这两个市场都早有先例,从《生化危机》到《古墓丽影》,都是游戏改编的成功商业片案例,《武林外传》、《大话西游》、《木乃伊3》等也被网游公司改编成了经典的同名网络游戏。

伴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风潮,互联网与影视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作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游戏与影视业的合作也变得更加频繁。如何推动影视与网游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成为业内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网游与影视产业“联姻”的原因

网游厂商介入电影行业的历史已久,但是介入手段比较单一,通常局限于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两种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影”的逐步推进,明星效应、元素互动为网络游戏介入电影行业打开了新的入口。

电影和网游的表现形式多有相似,而且电影的收视效应可以帮助网游触达更广泛的人群,网游的持久度可以帮助电影延长其昙花一现的生命,二者相互合作可以带来双方共赢。所以网游与电影行业一直在积极探索更深入的合作模式。

2009年,由知名网游公司完美时空投资拍摄的电影《非常完美》大获成功,电影借助女主角苏菲笔下的熊猫宠物形象以及贯穿影片始终的小瓷猪道具成功植入了公司旗下的游戏产品《热舞派对》,帮助这款游戏进行了更有效的推广。

这款游戏的游戏背景与电影现代、轻松的题材非常贴切,都是取材于现代都市并且迎合年轻人时尚,潮流的特质。同时《热舞派对》纯3D的精良制作以及视觉效果突出的特色与《非常完美》华丽的视觉效果可谓如出一辙,都是高品质视觉享受的典范。如果是单纯的在某一部电影中硬性地加入游戏元素,而不考虑电影本身的定位、风格、人群与游戏本身是否相符,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起不到最佳宣传效果的。我们看中的还是游戏与电影之间一定要拥有高度的可契合点。

其制作精良、视觉效果突出的特色与此剧更是不谋而合。完美时空依托网游核心业务推动更多领域资源的整合,将在更广阔的互动娱乐行业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电影《非常完美》已经成为网游与影视联姻的经典案例,电影在制作上充分融合了游戏《热舞派对》,通过这部电影的拍摄,完美时空既宣传了名气,又获得了实际的利益。《非常完美》的成功,吹响了网游进军大娱乐产业的号角,新网游时代正在来临。

图:网游与影视产业“联姻”的原因

1)题材难觅,拉近了网游与影视产业的结合

网游公司之所以会进入影视产业,首先是出于题材匮乏的原因。

优秀的内容费用高昂而且难以寻觅,所以一旦购买到好的原创内容,网游公司和影视公司都会选择将这些内容流转到更大的范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延长内容产品的生命周期,放大它们的影响力,比如游戏作品的版权可以延伸到动漫和影视,影视作品的版权同样可以延伸到游戏。

在欧美网游市场,网游、影视、动漫结合在一起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大名鼎鼎的迪士尼公司,其主要业务就包括了电影、游戏以及玩具、服装、书籍等衍生产品的运营,而且这些衍生品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公司总利润的60%。在国内市场,与影视的联姻同样能够帮助网游公司整合资源,扩大盈利。

2)利益的诱因,吸引网游与影视相互靠拢

获取更多的利益,是吸引网游与影视联姻的根本原因。

影视行业通过票房收入实现盈利,网游的盈利模式是赢取用户的在线率,双方的盈利都需要尽可能增加产品的曝光度,而网游与影视结合,可以通过在对方领域的推广增加产品的曝光,牟取跨行业的推广。

对于网游公司而言,产品的推广常常受制于媒介的局限性,单纯增加广告的投放量并不能够影响更多的人群,而一部卖座的电影能够吸引大规模的关注,可以帮助网游公司将游戏产品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而且,国内网游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正努力实现多元化扩张,而电影与游戏属性相近,成为网游公司首选的投资领域。

对于电影发行方而言,网游覆盖的年轻玩家群体正是电影公司难以覆盖的,借助与网游公司的合作,可以吸引众多的玩家来观看电影。除此之外,网游产品本身可以作为电影的周边产品,帮助电影拓宽营收渠道。在2010年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剑雨》上映之前,一款同名网游产品已经上线,电影与游戏在各自的宣传推广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交叉造势,为自己和对方吸引了更多关注。

3)网络游戏与影视都具有文化创意的相似性

在文化创意方面,网游与影视产业具有非常相似的特性,网游展现出的世界观与电影讲述的故事都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网游与电影都需要通过视频呈现在用户面前。

电影改编的网游延续了电影中的视觉元素和音乐元素,甚至于故事情节,让玩家感受到更深刻的亲身体验感,切身体会电影角色经历的快意恩仇。成功的网络游戏在积累了足够的人气之后,也可以改编成影视作品,帮助网游公司拓宽品牌传播渠道,通过影视剧这一载体将游戏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影视剧观众群体之中,实现一种全新的营销。

网游与影视产业“联姻”存在的风险

尽管网游与影视联姻能够给双方打来很多好处,然而机遇从来都是与风险并行存在,双方合作同样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主要包括高投入的风险和不良内容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图:网游与影视产业“联姻”存在的风险

1)高投入的风险

网游与电影的相互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停留在版权合作和宣传推广层面,双方并没有进行整体的营销规划,也没有就营销细节进行沟通,改编自影视剧的网游整体运营情况堪忧,虽然借助电影的效应在游戏宣传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类网游产品往往制作周期短,品质参差不齐,内容缺少创新,与影视剧联系不紧密,难以获得观众和玩家的认可和长期关注。

网游与影视的合作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与电影相比,网游在剧本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弱势基因,游戏的本质决定了即便是网游中最好的剧本,即便是偏重于故事剧情的网游,也无法与影视作品抗衡。而网游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因为剧情的大幅度改编牺牲了原本的游戏体验,造成了玩家的疏离,比如《生化危机》、《最终幻想》等经典网游改编的电影,在剧情方面改动极大,很难唤起玩家的热情。

网游与电影虽然在文化创意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两者是不同的行业,分别有自己的规则,不尊重各自的规则的合作就很容易导致失败,不是每一部游戏改编的电影都会赢得高票房,也不是每个电影改编的游戏都能得到玩家的认可,无论是网游进军影视圈,还是影视行业涉足网游,都难以避免投资失败的风险。

作为任天堂最为著名的游戏系列之一,《银河战士》在1999年被改编成电影《铁翼司令》,然而这部电影的票房令人失望,虽然曾在2000多家影院上映,但是收入只有1000多万美元,其中大半来自于首映周票房;《古墓丽影》改编的同名电影票房表现不负众望,上映首周就夺得全美票房冠军,创下了4700万美元的女性主角电影票房新纪录,然而《古墓丽影2》却迎来了票房惨败,首映票房仅收入2170万美元。

2)不良内容产生负面影响

网游和影视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因而要求内容主题必须积极健康。然而在我国网游产业存在着严重的低俗风气,一些公司为了博人眼球,追求一时的高流量,不惜在广告推广中使用大量的淫秽色情元素,严重败坏了行业形象;一些打斗类型的游戏以 “黑帮”为主题,夹杂着大量的暴力、赌博、色情元素,一旦推广则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更不方便拍成电影。

网络游戏与影视产业“联姻”的发展路径

在国内市场,网游和影视分属于网络产业和文化产业,双方在各自的市场领域中所占比重不高,都在迫切的寻找合适的发展契机,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向综合娱乐平台的方向发展,联合网游与影视,在共享产业资源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彼此融合,形成一条崭新的产业链。在网游与影视的具体融合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发展路径:

图:网游与影视产业“联姻”的发展路径

1)网游与影视合作产品要相符合

网游与影视联姻,首先要确保产品相互符合,如果产品不符合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合作失败。比如网游行业耗资上亿打造的宣传大片《刺陵》,尽管集结了周杰伦、林志玲、陈道明等巨星出演,但是票房成绩极为惨淡,台湾仅收获了1386万元的票房,大陆市场也只卖出了6千万元。然而从网游角度,一众巨星主演的《刺陵》确实为《成吉思汗》输送了大量的用户,同时为游戏树立起了品牌效应。

2)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网游与影视的合作必须遵循各自的行业规则。如果将游戏改编成电影,那么无论是视点的转化还是试听语言的技巧都应当遵循其自身的创作规律。游戏改编的电影普遍没有得到成功,口碑、票房双双惨淡,然而对于游戏改编电影,电影公司还是兴致勃勃,要解释这个现象,就不得不提到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游戏的画面和音效等感官效果越来越好,很多游戏的片头和过场动画已经达到了电影制作水准,游戏人物的知名度直逼电影明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它们参演的电影很容易被游戏玩家所接受。而电影公司选择改编的游戏,无不是具有海量玩家的游戏大作,只要能够吸引一半的玩家购票观看,电影公司就能够收回成本。

3)多元化的娱乐模式发展空间大

网游与电影合作,既能够吸引游戏玩家去看电影,也能够吸引电影观众接触网游,双方互惠共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游与电影的合作与融合,以网游为契机打通未来的娱乐产业,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