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复仇

天祚帝爹娘离开人间时,天祚帝只有三岁,此时他的周围阴云密布,杀机重重。虽然他爷爷是皇帝,但他爷爷对他爹都不信任,并间接杀死了他爹,而他是他爹的儿子……关系很简单,情况很复杂。乙辛集团与天祚帝关系更简单,乙辛集团杀死了天祚帝的爹,天祚帝长大后,迟早是要找他们算账的。所以,在乙辛集团心里,是非常不愿意看到天祚帝长大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其夭亡。

虽然乙辛集团可以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但天祚帝毕竟是道宗皇帝的亲孙子,要想使皇孙夭亡,运作起来技术难度很大。所以,乙辛集团想了一个技术难度较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使天祚帝当不成皇帝,那么,即便天祚帝长大了,对他们也构不成多大危险。

经过一番谋划,耶律乙辛奏请辽道宗,立耶律淳为储嗣。耶律淳是辽道宗的侄子,纵观此人一生,一定有与众不同之处,因为之后,他还有两次被拥立为帝的经历。

乙辛此言一出,乙辛集团的人随声附和,为数不多的非乙辛集团的人沉默不语,如此下去,天祚帝的命运将发生彻底改变。关键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义正词严地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太子虽然病故,但太子还有嫡嗣,舍嫡不立,是将国家让给别人!”乙辛集团震惊之余,道宗皇帝开始了犹豫不决。

这个站出来的人名叫萧兀纳,是两次冤案中屈指可数的幸存者之一,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胆大的人就像一只忠诚的狗一样守护着天祚帝,防止周围狼群的任何不轨行为。

对于乙辛集团来说,这个人只是个同知点检(掌管皇帝亲军的副职),虽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还不足以成为他们打击的主要目标,他们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年幼的天祚帝。

大康五年(1079),道宗去夹山打猎,乙辛又奏请辽道宗将天祚帝留在京城。通过乙辛之前的种种骇人行径,我们可以知道将天祚帝留在京城意味着什么。猪头辽道宗准备听从,在这危难时刻,萧兀纳再次挺身而出,大声禀奏:“陛下如果听从乙辛的话,将皇孙留在皇宫,臣愿留下加以保护,以防发生意外事件!”同时,萧兀纳还说了许多其他的话,在萧兀纳的这许多话中,猪头道宗稍稍清醒了一下,同意带着天祚帝一同打猎。

这是天祚帝成长过程中有记载的最危险的遭遇,不过纵观天祚帝以后的光辉岁月,如果辽道宗再猪头一些,萧兀纳的狗性中稍带些狼性,或许对大辽帝国会更为有利。

不管怎样,天祚帝又躲过一劫,而与萧兀纳的这次对话之后,辽道宗开始对耶律乙辛有所怀疑,也知道了他的一些奸邪之事。辽道宗起驾临幸北方,看到扈从官员大多跟随在乙辛身后。如果在以前,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引起道宗注意的,但此时道宗对乙辛产生了怀疑,所以他对这样的事情特别敏感。从此以后,道宗开始讨厌乙辛。

得到皇帝讨厌后,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事,“外和内狡”的乙辛也不例外,结果,乙辛被外降为知南院大王事,按照规定削掉一字王爵,改混同郡王。之后不久(大康六年,1080),道宗立天祚帝为梁王,此时天祚帝虚岁六岁,道宗派了六名武功高强的大内高手来保护他。以上记述依据《辽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道宗四》《辽史·卷九十八·列传第二十八·萧兀纳》。

至此,天祚帝的噩梦结束,这意味着耶律乙辛噩梦的开始。

大康七年(1081),被辽道宗讨厌的乙辛以走私罪名(禁物鬻入外国)被逮捕,按大辽法律应处以死罪,不过乙辛集团的人替乙辛说了许多话,乙辛免除死刑,挨了一顿铁骨朵后,被送到来州的监狱。两年后,乙辛企图逃奔北宋,但这一企图不知怎样被道宗知道了,于是道宗以此为名,直接下诏用绳子将乙辛勒死。《辽史·卷一百十·列传第四十·奸臣上·耶律乙辛》。

江湖中有这样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曾经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耶律乙辛到了“还”的时候,却是这样的下场。人生命运的大起大落,真是让人应接不暇。

我们还记得,被乙辛谋害的皇后萧观音、太子耶律濬都是被绳子勒死的,最后乙辛自己离开人间,也少不了绳子的帮助。乙辛与绳子实在有缘。

“外和内狡”是后人对乙辛人品的定位,这种表述也可以用温文尔雅、聪明睿智、机智灵活等词来形容,但这些优美的褒义词与乙辛彻底无缘,让人不禁多了些可惜、可叹,甚至可怜。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老奸巨猾的坏人,一个情商、智商都超高的穷小子变成了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其中深层次原因,一定是其性格阴阳转变时发生了紊乱,使其变得阴性太重。相关问题第一章有较详细的讨论,这里不再浪费口舌。

耶律乙辛的死亡,标志着乙辛集团的覆灭,虽然乙辛余党还继续存在,但对天祚帝已构不成威胁,从此,天祚帝开始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大安七年(1091),天祚帝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确立为皇位继承人。这之后,就等着辽道宗死了,到那时,天祚帝就可以真正成为天祚帝了。

寿隆七年(1101)正月,辽道宗病了,虽然道宗皇帝生平得过无数次病,但这一次是最要命的,因为这次的病要了道宗的命。

同年同月,天祚帝即位,群臣上尊号为天祚皇帝。经过重重磨难,天祚帝终于正式作为主角出场了。


面对辽道宗留下来的烂摊子,天祚帝会怎样励精图治,争取有番作为?现在天祚帝还没时间理会这些,他爹他娘他奶奶含冤死去二十多年,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给他爹他娘他奶奶申冤。真是一个孝子。

天祚帝刚刚即位,便追奉他奶奶萧观音为宣德皇后。虽然萧观音死时天祚帝刚刚出生,但萧观音裸身而葬的简单葬礼天祚帝不会不知道,孝子天祚帝将奶奶的尸体挖出,重新洗沐装裹,穿金戴银(二十多年了,技术难度一定很大)。然后也不管他爷爷辽道宗同不同意,便将他们两人合葬在一起,并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葬礼。《辽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一·后妃·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对于萧观音,从某一方面来说,这算是一次掘墓剖棺,但这不是最后一次,再过二十多年,她将再经历一次这样的遭遇……这是后话。

之后,天祚帝追奉他爹耶律濬为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追奉他娘为贞顺皇后,当然,也少不了一番隆重的祭奠。

对于太子濬集团的人,天祚帝也没有忘记,下诏凡是被乙辛集团诬陷的人,统统恢复名誉。罢官的官复原职,流放的统统召回,死了的追封官职,并根据具体情况由其儿子孙子继承。

以上动作可归于申冤,申冤结束,便是复仇。

此时,乙辛集团的人大多数已经亡故,乙辛集团的核心成员耶律乙辛、张孝杰、萧十三等人更是死去多年。如此,如何能够报仇?

看似难度很大,其实很是简单。灵魂跑了尸首是跑不掉的,本人死了还会留下子孙后代。基于这种理念,新一轮的杀戮和掘墓运动开始了。

天祚帝即位第二年,下诏诛杀乙辛余党,没死的杀死,死了的掘墓剖棺,将尸体拖出来,用刀枪剑戟、斧子棍棒再砍杀捶打一番,这叫作戮尸。根据罪孽不同,有些人的子孙也被杀害,这叫父罪子承。而其本人的家产一律被没收,分赐给之前太子濬集团的人。《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二十多年前太子濬集团覆灭之时,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情节,这可以被称为轮回,抑或冤冤相报。

乙辛集团的几位骨干成员,因为之前实在太过风光,有必要介绍一下其最终下场。

耶律乙辛在被辽道宗用绳子勒死十九年后,尸体被从坟墓中挖出来,戮尸,家产被没收。

耶律乙辛被辽道宗讨厌后,辽道宗亦开始怀疑张孝杰的忠佞,之后张孝杰被贬,后又被削夺爵位。数年后,张孝杰回归故里,病死家中。天祚帝即位,张孝杰被剖棺戮尸,以族产分赐臣下。

天祚帝即位前,耶律燕哥得病身亡。史料未记载此人享受了戮尸、抄家等遭遇。

萧十三何时死亡,史料未有记载。天祚帝即位,萧十三被剖棺戮尸,膝下两个孩子被株连杀害以上记述依据《辽史·卷一百十·列传第四十·奸臣上》。

为什么只有萧十三的后代被株连杀害,而集团的老大、老二却没有这方面的殊遇?耶律燕哥甚至连剖棺戮尸这样正常的“福利”都没有?

相同的人被不同对待,让人感到有些不公平。

不公平并非只是感觉,而是事实,因为还有更大的不公平,它是那样显而易见。

萧达鲁古,之前特意提示要记住的一个名字,此人用绳子将太子濬勒死,可以说是杀害太子濬的直接凶手。耶律乙辛死后,此人还活着,并且活到了天祚帝即位。天祚帝即位,下诏惩处乙辛余党,此人却通过送礼行贿,免除了处罚,最后寿终正寝。《辽史·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奸臣下·萧达鲁古》。

而且,得以免除惩处的并非萧达鲁古一人,他们所采取的方式都是贿赂,而贿赂的对象是耶律阿思。

耶律阿思,字撒班,道宗临死前,被授予顾命大臣,加封于越(最高官职,总领军国事)。天祚帝惩处乙辛余党,指派此人全权负责,许多乙辛党人按规定应当抄家没产,但耶律阿思收受了这些人的贿赂,没按规定办事,所以许多像萧达鲁古一样给耶律阿思行贿的人逃脱了处罚。《辽史·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耶律阿思》。

看到这种状况,除了感叹耶律阿思的贪婪,还会感受到萧达鲁古之流的聪明,结局都是被抄家,那我就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给了那些当权者,如此就可以免除一死,搞好了还会留下些财产,何乐而不为?当然,所有这些事儿的前提是,当权者是否吃这一口。对于吃这一口的当权者,我们称为贪官污吏,耶律阿思就是这样的贪官污吏。

但是,我们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像萧达鲁古这样亲手杀死天祚帝他爹、可冠之罪大恶极的人,就算躲过耶律阿思这一关,怎能逃过天祚帝这一关?通过对一些史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其中的答案。

乙辛当权时,耶律石柳因为厌恶乙辛集团的种种恶毒行径而被流放至边郡,天祚帝即位后被召回,并被封为御史中丞。耶律石柳看到执法部门对乙辛余党极不认真负责的处理态度和行为,直言上奏天祚帝:“今逆党未除,大冤不报,上无以慰顺考之灵,下无以释天下之愤。”并劝说天祚帝了解实情,杜绝漏网之鱼。但天祚帝不予采纳,以至“闻者莫不叹惋《辽史·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九·耶律石柳》。

天祚帝为什么不采纳耶律石柳的美好而正确的建议?除了天祚帝本身的因素外,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耶律阿思。他是惩处乙辛余党的直接负责人,史载耶律阿思“有才而贪”。“有才”的耶律阿思在汇报工作时,有意无意地漏掉一些自己认为不该汇报的事儿,便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有人提出疑义,耶律阿思的才学也会使他能自圆其说。这些权臣巨奸都有自己的一套,耶律阿思当然也不会例外。

而天祚帝作为一国之主,每天都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处理(只要他喜欢),还有许多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实践将证明,对于天祚帝来说,他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而国家大事等身外之事,只能靠边站。有关情况将在下文记述。

本来,萧观音和太子濬集团的冤案是辽朝后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彻底清除乙辛余党,平反太子濬有关冤案,是争取人心、振兴朝纲、转变作风的关键,但有了耶律阿思这样的贪官污吏,天祚帝轻易浪费掉了这次机会。


不管怎样,爹娘奶奶的冤申了,仇也算马马虎虎报了,天祚帝也算尽忠尽孝了。可是,天祚帝刚刚报完仇,国舅萧海里就起兵叛乱了,并将乾州(今辽宁北镇南)的武器库劫掠一空。没有史料显示萧海里是否与乙辛事件有关联,但萧海里叛乱的责任不在于天祚帝,因为天祚帝即位刚刚一年多,其责任可归为他爷爷辽道宗执政四十多年的后遗症。

这次叛乱是对年轻的天祚帝的一次检验。天祚帝命林牙郝家奴前去平叛,萧海里逃入女真部族。郝家奴未能捕获萧海里,被天祚帝免去官职。然后,天祚帝令女真人剿杀萧海里。

辽国建国后,将女真人征服,这一时期,女真各部人数很少,多的不过百余人,没有能力反抗辽国统治。所以,面对天祚帝的诏令,女真人不敢不服从。这可以叫作忍辱负重,也可以叫作委曲求全装孙子。

但是此时,女真部族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厉害的猛人,此人叫作完颜阿骨打,十年后,这位猛人将翻江倒海,纵横江湖,并将打破1120年代的平衡木。

平叛很顺利,战斗中,阿骨打勇往直前,锐不可当,女真人轻松击溃萧海里叛军,萧海里头颅被女真人割下,装在盒子里献给了天祚帝。《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这次叛乱对辽国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小的,但它对女真人的影响是重大的,通过镇压萧海里叛乱,女真人得到大批兵器盔甲,并且,女真人感觉到曾经不可战胜的大辽帝国远非想象中强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女真人自信,坚定了女真人武装抗辽的决心。当女真人完成蜕变后,将成为契丹人的最大威胁,并最终成为辽国的掘墓人。从这一方面来讲,萧海里叛乱对辽国的影响是致命的。

对于女真人潜在的威胁,大辽帝国为数不多的明智之士早已有所觉察,萧合鲁就是其中之一。

萧合鲁多次上表天祚帝,指出女真人的威胁,并奏请加强军备建设。对于萧合鲁这样智慧和远见的建议,又是那个“有才而贪”的耶律阿思及时出现,竭力给予反对,并讥讽萧合鲁是在“以金卖国”,等等。《辽史·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耶律阿思》。由于耶律阿思是大辽帝国的重臣,所以他的反对可以左右此建议的最终命运。不知道天祚帝是怎样想的,此建议最终未能通过。

史料中并没有萧合鲁的详细记载,但就其奏请天祚帝加强边备一事,可以推断此人非一般人物。此事也是萧合鲁在《辽史》中唯一一次露面机会,可见此人并未得到重用。天祚帝舍弃此等人物而不用,却喜欢目光短浅的耶律阿思之流,其用人理政,在我们心中大致能有一个轮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