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
- 崔松
- 1865字
- 2021-03-30 17:11:56
007 告别便秘的小诀窍
一般认为健康的状态,就是“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出”。这三点是最基本的要求,下面谈谈其中之一——拉得出。
拉不出就是便秘,据统计,27%的人都曾经有过便秘的情况。
什么是便秘呢?
今天没大便,或是大便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两天一次,这就是便秘吗?其实,便秘并不是以次数来算的,而是要看每次排便是不是非常困难、费时、大便干结。确实不大便已经几天乃至大便1周一次,有时候大便太用力就会出现便血或者肛裂,有这些情况就是真正的便秘。如果单纯就是两天一次,排便非常顺畅,而且10年、20年都这样,那不能叫便秘。
便秘和整个消化道有关。
牙齿把食物切碎以后,通过食管到了胃,再通过胃液的消化,把它变成类似糨糊一样的东西,进入到小肠,小肠把营养吸收完,食物残渣就进入了大肠,大肠就把剩下那些有用的东西(包括水分)一点点吸收,最后形成一条一条的食物残渣,这就是粪便,最终排出体外。如果大肠蠕动太慢,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大肠没有办法正常蠕动,就会出现便秘。
便秘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慢车进站型”。大肠就好比一列慢车,不像高铁时速是二三百公里,这辆慢车只有每小时40公里的时速。本来一天吃下去的东西隔一天就能排出来了,现在要隔一周才能排出来。这种情况非常多,尤其在老年人和年轻的女性比较多见。主要原因就是肠道的神经、肌肉出了问题,蠕动得慢。
还有一种是“到站不进站型”,就是出口梗阻型。它和“慢车进站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大便非常干,因为时间变长,粪便的水分被越吸越少,所以大便非常干结。而后者大便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吸收,但是到了肛门以后它出不来,大便往往是像泥沙样的,没有成型,不是很干,但就是出不来。
出口梗阻型有三种可能:第一,由于局部的解剖异常,比别人多拐个弯,比方说这里面长了个痔疮或者息肉,就堵住了出不来。第二种是肠道里面长肿瘤,堵住了。第三种是收缩不协调,用力大便的时候,应该是腹肌、盆底肌加压,而肛门要放松,大便才能顺畅地排出来。但是这些人往往太用力,把肛门也一起收缩起来了,所以他越用力越出不来,于是造成了出口梗阻。
便秘怎么办呢?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出现便秘,可以先去做肠镜,看一下肠道里面有没有肿瘤或者其他问题。先排除最不好的可能以后,就放心了。尤其是排便习惯突然改变的人,比如本来每天排便都挺好的,两天一次或者一天一次,突然变三天一次或者五天一次了,或者大便越来越细,有时还沾点血。这可能是肠道肿瘤引起的改变,所以要做肠镜。
如果肠镜检查没事,是功能性便秘。接下来你可以有很多选择,一般是“吃”东西。
第一种是纤维素。多吃点蔬菜,蔬菜里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纤维素可以吸收水分,到了肠道以后,水分一吸收它就膨胀起来,刺激肠道,肠道受刺激以后就会收缩。
第二种就是可以用中药的麻子仁丸,还有开塞露这类药物,就是植物油或者矿物油,它可以软化大便,让大便能够顺利地排出来。
第三种就是渗透性的泻药。就跟吃蜂蜜的性质差不多,蜂蜜是很甜的东西,它到了肠道以后会吸收外面的水分进入肠道,给肠道补充水分后大便也容易通畅。除了蜂蜜以外,还有乳果糖及做肠镜之前吃的药,都是渗透性的泻药。
当然,我不主张用那些刺激性的药物,比如番泻叶、大黄。临时用一下问题不大,要是长期用,肠道会变黑,叫“结肠黑变病”,这是有癌变可能的。
但是,我们不能整天靠吃泻药来维持生活,要找到引起便秘的原因。
对于很多白领女性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排便习惯不良。人一天中直肠(肛门)有几次收缩很快的时期,它一收缩就有便意,如果你老是把便意忍住,慢慢地,便意越来越少,不再给你发信号,你就会一天都没有大便的感觉,两三天没有感觉,大便越来越硬,反而拉不出了。
那什么时候直肠的收缩最强烈呢?就是早饭前后。很多人的排便习惯就是早上起来,在吃早饭前后就有便意了,就去大便,然后一天浑身轻松。但是很多人晚上睡得晚,早上喜欢睡懒觉,错过了人体六七点或者七八点直肠收缩最密集的时候,之后的便意就越来越少。
排便习惯可以通过训练的方法来培养,就是利用巴甫洛夫的学说——条件反射。
选一个排便的时间来培养,如果没有感觉可以先用开塞露,或者小肥皂,搓一个小条塞进肛门,刺激肠道来通便。每天这个时候就把开塞露塞进肛门,拉不出没关系,等一会儿,然后第二天再来。慢慢地到这个时间点,肠道就说:“我需要收缩一下啦,我要排便了。”把这个排便的习惯养成以后,便秘就会好了。当然还可以用生物反馈的方法训练排便肌群的协调性。
分享了这些治疗便秘的小窍门以后,希望那些深受便秘困扰的人,能顺利完成人生三大事之一——拉得出,可以拉得畅快点。

扫码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