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为什么看起来总是肿肿的

有些人看起来总是胖胖的,肿肿的,有时候人看起来胖可能是由于水肿引起的。水肿,有生理性水肿和病理性水肿之分。

生理性的水肿有两种。

一种称为“晨轻暮重”型,就是早上比较轻,晚上肿得厉害。第二种叫“走掉的水肿”,就是走着走着可以消掉的水肿。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水肿呢?有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在脚背上或者小腿上按一下,有一个凹陷就是肿了。但是人体藏了10斤的水,腿上也是按不出凹陷的。要藏10斤以上的水,腿上才能明显按出凹陷。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称体重,一个人是不可能一天胖几斤的,但是肿的人往往一天的体重波动超过一公斤,秤是最敏感的。如果确实是肿的问题,就需要分辨水肿的类型。

先来说“晨轻暮重”型水肿。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分别称一下体重,如果体重相差一公斤以上,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判断的标准可以通过“立卧位水试验”。

这需要花两天的时间,第一天早上醒来排尽小便,空腹状态下在20分钟内喝完1000mL的水,然后站立4个小时,不能坐下也不能躺下,如果实在累了可以坐一会儿,但是绝对不能躺,收集4个小时的小便,记录总量。第二天早上还是空腹排完便以后,在20分钟内喝完1000mL的水,然后躺着,除了上厕所之外不允许起来,再次记录4个小时的小便总量。最后对比两天的尿量,如果立位(站立)的尿量小于卧位(躺着)尿量的50%,比如第一天500mL小便,第二天有1000mL小便,那就有可能是“晨轻暮重”的水肿,也叫特发性水肿。

一般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极其罕见,而且多发生在微胖界的女性。因为体内有一种激素叫醛固酮,平常人醛固酮的分泌都是有规律的、变化不大,但是对于稍微胖一点的女性,在卧位的时候它就分泌得少,而站位的时候分泌得多。而醛固酮又叫“抗利尿激素”,它只要分泌一多,小便就少了。于是醛固酮在卧位的时候分泌得少,小便就多了;而站位的时候,醛固酮分泌得多,小便就少了,排不出去的液体就会使脚肿。

再说说“走掉的水肿”。与“晨轻暮重”型水肿相反,早上起来还行,坐一会儿腿就肿了,站起来走一会儿,肿就退了,叫“走掉的水肿”。

这就牵涉到人体的两个泵,第一个泵是心脏,心脏把血液运送到全身,可以运送到四肢末端(手脚)。运送到脚以后,血液回到心脏需要克服重力,这就需要通过另外一个泵给静脉加压,这个泵就是小腿的肌肉,叫腓肠肌。腓肠肌功能好的人,在不停走路的过程中压迫静脉,而静脉里面有一个特殊的构造叫静脉瓣,它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也就是说血液从脚往上升1cm,瓣膜就把血液兜住了不让血倒流,同时腓肠肌对静脉的压力可以让血液像坐电梯一样一层层回到心脏,经过气体交换再流向全身。

所以,心脏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腓肠肌很薄弱,小腿没有肉或者没有力气,坐久了就容易脚肿。起来走动走动,锻炼腓肠肌以后水肿又能消退。

这样的生理性水肿建议锻炼腓肠肌,可以站着不停踮脚尖或者坐着把脚不停地曲起来放下去,这是对腓肠肌收缩功能的一种锻炼。不停地锻炼这块腓肠肌,让肌肉的泵强大以后静脉回流就通畅了,脚也不容易肿了。

病理性水肿,也就是因为内脏出问题而产生的水肿。

如何鉴别水肿到底是由于内脏还是局部的原因所导致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水肿对不对称,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肿。

如果仅仅是单侧出现水肿,一般来说是肢体局部回流出了问题,或者是局部形成血栓。如果是对称性的水肿,一般就是全身性疾病,最常发生在心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人体体液循环中就像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心脏在上游,它将血液泵出来,然后经过肾脏的滤过形成尿液排出。这两个脏器出问题,都会引起水肿。

心脏就像一个泵,不停地跳动,将血液抽回来打出去,同时它是一个“双泵”。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第一个泵是右心,右心回收全身的血液,全身血液都会回到右心房,经过右心室打到肺中,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摄入氧气,回收的静脉血就变成了氧含量高的动脉血。第二个泵是左心,经过肺循环的动脉血流到左心房,再经过左心室打到全身。

如果心脏的功能低下,就好比原本水泵的功率是6000瓦,现在只有3000瓦,没法完成原来的任务。本来要处理100吨水,功率下降了一半,只能处理50吨水,那剩下的水怎么办?

与城市的下水道一样,一旦超出了它的排水能力,多余的水就会积起来,就形成了水肿。如果积在肝里,就会出现肝瘀血;积在肚子里,就是腹水;积在胸腔,就是胸水。又因为“水往低处流”,最明显就是积在脚上,然后从脚趾向脚背、脚踝、小腿、大腿蔓延。所以,心源性水肿最容易表现出脚肿,然后从脚一点点往上蔓延。

有种特殊情况,就是当人不能站立,比如中风或者其他疾病导致长期卧床时,就不是肿在脚上了,而是肿在屁股上(尾骶部),因为水是往最低处流的。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一旦发生水肿首先就要考虑是不是心源性的水肿,医学名称是“心力衰竭”,也就是心脏的泵出能力衰竭,就会引起水肿。

还有一个是单纯左心衰竭——左心收到肺里的血再打到全身,如果左心衰竭,出现水肿的地方就不是全身了,而是在肺里面。肺如果被水“淹”了,肺里面都是肺泡,内部是空的,作用是交换空气,里面进了水,就不能进行空气交换,就会出现喘,左心衰竭的表现就是“喘”。

所以,心源性水肿的表现,就是“肿”加上“喘”。

肾脏的第一个作用是“滤过”,全身的血液都要经过肾脏,把不好的东西排出去,这个是粗滤。肾脏的第二功能就是重吸收,把蛋白、糖之类的好东西再吸收回来,让它不要流掉,剩下的“废品”还是要排出去的。

如果肾脏出问题,第一种就是滤过出问题,不能把水滤过、排出,就会出现尿少。不能排出去的水就积在身体里面,全身就会肿起来,同时出汗都有股尿味,长此以往就发展成尿毒症。

第二种是滤过没问题,但是重吸收出了问题,脏东西排出去,蛋白、糖之类的东西也被排出去了。蛋白就是营养,低蛋白也会出现水肿。以前困难时期吃不饱,低营养状态时也会有水肿,民间有秘方说吃黄豆管用,就是通过补充蛋白质来消肿。

蛋白质在血管中形成胶体渗透压,可以把血液中的水分锁在血管里。如果蛋白少了,胶体渗透压小就会导致血管里的水漏到旁边的组织里去。

身上最先表现的地方是眼睑,所以肾脏不好、蛋白尿特别多的人,是从眼睛开始肿的,一觉睡醒发现整个眼睛像金鱼眼睛一样肿,然后从头部开始肿,接着蔓延到全身。这种肿的特点是皮肤特别薄,薄得像一层纸。有个词形容皮肤叫“吹弹即破”,就要怀疑是不是低蛋白所导致的。

肾源性的水肿就是肾功能衰竭,以前大多是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而现在越来越多是由高血压、糖尿病损伤了肾所导致。

所以,心衰、肾衰都可能由高血压、糖尿病所引起,病因往往差不多。

如前所述,心脏和肾脏在整个体液循环中就像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心脏出问题以后,水肿是从脚慢慢肿到全身;而肾脏出问题的水肿,是从脸上一点点到全身的。

img

扫码听书